于人而言,萬物有恩,珠露依然。
露最多時,是春晨,是夏夜,是秋夕。
春日尤其是早晨,在鄉間,一早起來,太陽從東頂上斜鋪下來,如同清新的流水。這時,曠野中,地面上,一片水氣氤氳,繚繚繞繞,.不停地彌漫著,如若有若無的夢,如一層薄薄的紗布。
此時的草,還是嫩嫩的芽兒,是草針,用唐詩的話來說,遙看一片,走近卻無。可是,珠露卻是看得到的。遠遠地,陽光照射下來,一絲一絲的彩線,在晨曦中閃動著,有的甚至還有些刺眼。但是,卻很美。細看,每一棵草上,都挑著一顆露珠——確實是挑著,就掉在草尖上,很小很小的珠子。
草很嫩,很纖弱,看不太清楚,可每一粒露珠都是草兒的招牌,是草兒生命的吶喊。這一粒粒的露珠在草尖上,仿佛也潤進人的心中。心,也像挑了一顆露珠,萌生一片青嫩的春色,一片勃勃的生機。
春天的美麗,就是從露珠潤心的那一刻起,悄悄漫上心頭的。
夏夜的露,可能會大一點,可能更亮一點兒,明潔一點兒。如果說,春露如細粒珠,夏夜之露,猶如碎鉆,一片清明。
鄉村的夜是寂靜的,是溫馨的,到了夏夜,一個人悄悄地走著,蟲鳴聲一聲一聲,這兒響起那兒響起,有的悠長,有的短促,仿佛劃過絲絲光線一般。
在竹林邊,悄然站立,這時,就有露珠從竹葉間滑落,有碰在另一片竹葉上,一聲,又一聲;珠玉盈耳,珠圓玉潤。孟浩然說:“竹露滴清響”是深得其味的。這聲音,在都市里聽不見,在擾攘中聽不見,在喧嘩中也聽不見。當然,一顆擾亂的心,更是聽不見。
有珠露之聲,心,不會為物欲所困。
“冷露無聲濕桂花”秋天的露,怎能無聲呢?一個人獨坐在桂花樹下,花香彌漫。秋蟲聲盈耳,在草叢中叫,在桂花樹下叫,在臺階下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