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條件沒那么好,沒冰箱沒空調,可我們卻快樂得多。
那些年純真的夏天,我們過的是情懷。
一、吃喝篇
那個時候,西瓜是自家地里種的。想吃的時候摘一個回來,在水里泡著。
再想冰一點的,就索性用繩子吊了泡在井里,就是"冰鎮"。一打開,瓜香四溢,吃一口又涼又甜,紅紅的西瓜汁肆意流。那時候的西瓜,是不打激素的,葡萄也是。
藤蔓蜿蜒在葡萄架上,既能遮陰,更能產出誘人的葡萄。
一到夏天,總有小孩忍不住往上面扔石頭,掉下來的葡萄也能解解饞,我就是站著巴望葡萄掉下來的那一個。
又眼巴巴等姑爺送了熟透的葡萄給奶奶,我好打打牙祭。因為我家門口的地,葡萄種了幾次也沒種活。
小時候的冰棒是背著買的,一個塑料冰柜勒得小哥的肩膀紅紅的。
每次聽到他的吆喝聲,全村的小孩都圍上去。兩毛錢一根,買了就大口大口地嚼。鄉里人實誠,快融化的冰棒只賣一毛錢一根,那是窮人家孩子的福利。
我最喜歡賣涼粉的,因為便宜,五毛錢能買一大碗。酷暑下,父母也是要勞作的,留些給他們消暑也是孩子的心意。
我拉著八十歲的奶奶嚷嚷要涼粉吃,老人家每每掏出皺巴巴的毛票遞給我。
我如獲至寶,拿著一個大碗去打,回家的路走得小心翼翼,生怕灑了一滴。
再加點白糖,那就是無上的美味。奶奶看著我大吃大喝,笑容慈祥,滿滿的寵溺。
夏季,鄰居園里種的桔樹也碩果累累了,只是酸得很。眼饞啊,我們幾個小伙伴就邀著去偷。
瞅人不注意,摘幾個下來,放在褲兜里。兩人一頓快跑,到家了心還砰砰的亂跳。
偶爾去前被鄰居問上幾句,那就更心虛了。只是鄉人厚道,他們一早就知道我們的小把戲,卻從不責罵。
十歲以后才喝上健力寶,那酸爽賽過哈根達斯,比過年還興奮。
二、乘涼篇
小時候沒空調,標配是吊扇和搖頭扇。那吱呀的風扇聲就像催眠曲,伴著我入睡。
天黑前一定要記得放蚊帳,否則夜里總有數不清的蚊子跟你打嘴仗。最熱的時候,通家在門口的曬谷坪打地鋪。我很早就熬不住了,奶奶或者媽媽就手拿大蒲扇,呼啊呼地扇,為我們驅趕蚊蟲。
萬一被咬了,擦點風油精或者花露水也就無礙了。碰上啥都沒有也不怕,口水當膏藥。
家家戶戶打地鋪,大人們總要家長里短,聊到夜深,那才是父老鄉親。有年夏天,我摘黃花菜中暑,隔壁的奶奶把我接了去,坐在她家樓道里吹過堂風,還給端來涼涼的綠豆粥。
我總覺得,她好似我的救命恩人。
鄉里的孩子野,不分男女。我一般地跟著他們上樹掏鳥,下河洗澡。
第一次下河洗澡,被老爸揍得快休克了。讓我覺得自己一定是兌積分換的,可回想起來又忍不住,嘴角35度地上揚。
每次聽男孩子們說,帶著輪胎去小水庫游泳,我都心癢難耐。
去年,我還提舊事跟老爸撒嬌:"爸,你再揍我一次吧。"我爸笑:"那時候,男孩子下水褲衩都不穿,女孩子卻不許下河洗澡的。
也有例外。有一晚,爸媽帶著我去了門前的小溪,那水清爽涼快,我們泡在里面不舍得出來。
小時候的溪水可以洗澡洗衣服,井水是可以喝的。而那個天然的游泳池,是我的水上樂園。
不比現在的泳池,人頭攢動,好似下餃子。
三、玩樂篇
夏天是忙碌的,摘黃花菜、雙搶能把人累暈。清早起床忙碌,到天黑9點多才能歇著,連孩子都是如此。
無論多繁重的農活,都鎖不住孩子玩樂的心。
干農活間隙,我們摘豐雷瓜、香瓜吃啦,抓田雞,找黃鱔拉。連看別人在泥坑里打滾,也是趣味橫生。
晚上,我們跑到隔壁人家去看黑白電視,《新白娘子傳奇》,《獅子王辛巴》啦。
一屋子的人,不看到晚安不罷休。
那時,但凡誰家晚上放電視,都擠了一堆人,主人也樂意。去晚了,就得敲門,主人開門讓進。
偶爾放露天電影,就早早搬了凳子去占位子。
散場的時候最熱鬧,叫喊聲、搬凳子聲、抱怨聲聲聲入耳,半個小時方歸寂靜。
四、生活篇
8月份,漸漸地自由時間多起來。我就找小伙伴下象棋,總要贏幾盤才肯回去。
十歲,才有自己的涼鞋穿。涼鞋總是買的大,帶子斷了,用火燒再接住,繼續穿。
當時的媽媽,輕車熟路,把桶灶火的鏟子燒紅了,放在斷端,兩端一對接,摁一會,扔給我,媽媽繼續燒火做飯,我跑出去繼續玩。
要是把帶子踩在腳底,踢踏踢踏的模仿高跟鞋走路的聲音,不小心被大人發現又會挨一頓揍。等實在接不住了,剪掉帶子還能穿。
每天清早裝滿水,經受太陽暴曬。到了傍晚,用來洗澡溫度剛剛好,省了燒水的麻煩。
那時候,我們的生活條件沒現在好,可經常幕天席地,快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