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公司的一個經理離職了。對于員工的離職,馬云說出了兩個很經典的原因,要么是工資太低,要么就是干的不爽。當然,還有可能兼而有之。繼續說那個經理,以前感覺他很風光,可是這次在展會上又碰到他了,感覺比以前落魄了很多。其實,在一個地方待久了,都不太愿意走。他之所以走,也是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
看到那個經理,我仿佛看到了幾年以后的自己。我到時會不會也像他一樣,被排擠出局。接近30歲,發現自己越來越焦慮。眼看著時間就這樣一天天的流逝,可智商卻沒隨著時間而增長,收入也不一定,眼界也不一定,只有年齡卻是隨著時間而增長的。
35歲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坎,包括公考的限制年齡都是35周歲,這就意味著,如果在35還沒有混出來,也許這輩子就很難有出頭之日了。萬一有一天我們35歲了,和公司鬧掰了,然后被公司給炒掉了,去人才市場找工作,和00后競爭。 甚至面試你的是一個比你小很多的人,然后還說我們不適合那個崗位,那得有多悲劇啊。
中年危機各行各業都無法避免,尤其是35歲左右的人,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少,還會有房貸和車貸壓力。如果職場不順利,壓力會相當大。但是,現在被裁掉的,基本都是那些35歲以上的人,因為總有些更年輕的人,如同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樣的來取代你。
在一二線城市,如果僅僅是依靠工資收入,基本買不起房子。工資的漲長的幅度,遠遠跟不上房價的漲幅。收入好像增長了,但是早就被通貨膨脹稀釋掉了,甚至還趕不上GDP增長的速度。而且工資的增長是線性的,與個人專業度和經驗豐富度成正比。線性增長的工資,其實開低了你在這個時代可能擁有的更好價錢。
有些行業,看起來工資很高,風光無限。可是,那份工作,不僅有雞肋,甚至可能是陷阱。因為高收入,有兩個特點,第一是高風險;第二是稀缺性。所以要想維持這個高收入,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華為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之一,可能只有在其中待過的人才會深有體會。
這是一個結了婚隨時會離婚的時代,
這是一個清華、北大畢業生都買不起學區房的時代,
這是一個不是對手太強大,而是你根本不知道對手是誰的時代。
當你懷著一腔的熱血,夢想著自己40歲能實現財務自由,可是現實卻是那么的鮮血淋漓,大多數人很有可能會在40左右的時候失業。
面對這個操蛋的世界,我們應該不斷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增加自己的能力。
我們應該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變得稀缺,變得有話語權。我們應該多想想如何抓入周期越來越短的機遇,抓住一次人生的資產泡沫,或者打打擦邊球,哪怕只有一次,迅速完成原始財富的積累。
當原有軌道很難讓自己成功時,就要去不斷的嘗試。雖然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子,但是心中一定要有目標,哪怕是一個小目標也可以。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哪怕沒有成功沒有關系。至少曾經沒有虛度時光,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只要努力了,上天不會虧待你的。就像咪蒙所說的:當下的社會條件下,一個人窮,除去天災人禍,基本上都是懶。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跑道崎嶇多變,天氣更是變幻無常,你永遠不知道會遇到什么。你以為上完這個坡就輕松了,那是不可能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的困難等著你。累吧,不敢不累;苦吧,眾生皆苦。誰都是被生活的齒輪輾了一遍又一遍,碾碎了百骨,還得自己忍痛把它拼起來。這世上所有的不如意,都要你一個人去承受,沒有人會替你分享,該咋地就咋地。
體制內的人,要時刻保持離開體制的能力;領死工資的人,要時刻警惕會不會滾蛋走人。沒有什么真正的穩定,真正的穩定,不是你在一家單位有飯吃,而是你足夠強大,走到哪里都有飯吃。
無論決定走哪一條路,都不要回頭看,要頭也不回的走下去。無論體制內外,我們都必須擁有配得上自由的勇氣。哪怕就算在生活在陰溝里,也要有一顆仰望星空的心。這個世界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有的只是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