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我一直有個問題不明白。為什么我不是我的team里最厲害的,跟其它team的老大相比也不是那么耀眼,但我帶的team卻成了最成功的團隊(之一)。
說說一些看法
提前說明,大部分基于上學時的經驗,少量參考職場經驗。
leader定位
工作后,我發現很多leader所謂的帶人,不過就是讓手底下的人能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做事,當你真正交給他一個事情時,他就懵逼了。挑不起擔子,無法獨立思考,做決定。
再聯想到大學的時候學校也有其他的team,有一大類特別強調leader的權威,最后都很難成氣候。雖然會在開始的一陣子讓你感到滿面春風,到長久也就成了行尸走肉。
但是那些一開始就相對注重團隊成員自我實現的,盡管前期會充滿荊棘與搖擺。但會有一天,每個人都會釋放無窮盡的能量。大一呆的辯論隊也隱約有這個感覺。
我覺得,leader從來就不應該是一個團隊的核心,也完全不應該成為一個團隊的精神象征。leader的作用應該只是維護團隊的核心靈魂,維護好了,那個魂自己就回去吸引合適的人參與進來。
帶什么
舉個很明顯的區別,我們備課的時候,最不能接受知識點的羅列,經常在課前讓主講同學把整個ppt的邏輯顛倒。講課的時候也一直強調在過程中啟發。結果啥樣自己去試。
有些團隊的培訓,大部分都是很直白的一份講義,散漫的列著想到啥是啥的東西,然后一個個過一下教大家這東西怎么用。
從效率上來說,后者還是很明顯的,一節課下來很多人反應收獲不少。但是我們那樣上課會讓人覺得講的太空太范。
但實際上我認識的比較厲害的同學,大都是在自己折騰的過程中,突然腦海浮現一個點,然后把問題搞定。沒有誰會去靠著課上那些東西來用。
工作后也很明顯,很多老大都是說你要做什么,卻不提及背后的邏輯。底下人只能套用“做事模板”來干活。突然有天事情有了微妙的變化,然后不明所以的遭到了一頓罵。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