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年——全球盛典

2017年的新年大概還有半個月就來到了,這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對于全球的華人來講。在此強烈安利一部BBC紀錄片《中國新年——全球盛典》。此紀錄片分別以歸鄉、團聚、歡慶為主線,酣暢淋漓地講述了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從哈爾濱的冰雕到暖泉鎮的“打樹花”;從年夜飯的餃子到魚和歷史悠久的白酒再到春晚還有除夕夜的頭柱香和“求簽”;從香港的特殊的飲食文化到查爾干流傳千年傳統的捕魚;從香港的舞龍表演到北京廟會及天壇的祭天儀式;從香港的大年初一的夜間大游行到初二的煙花表演和瀏陽的煙花制造......這些新年習俗和新年活動的背后都蘊含著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念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歸鄉

這一集最動人心弦的莫過于春節前夕,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踏上回家的旅途,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每個中國人對歸家的企盼對團圓的期待。哪怕是身處異國他鄉的中國人,同樣對歸鄉有著赤子心。視頻中,身處國外已經9年沒回家的李宇彤一家在人來人往的北京西站與多年沒見的家人相擁在一起時,多少讓人有些熱淚盈眶。或許,只有在重新踏上國土的那一刻,才深深感受到國人對于春節的特殊情結。

對于很多工作者而言,這是他們一年中唯一能夠休息的一周,他們準備踏上漫漫長途回家。不管身處何方,人們總會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

在廣東,有一群打工者,離開自己的家鄉來此打拼,為了節省路費,他們會冒著嚴寒,迎著惡劣的天氣,載著塞得滿滿的行囊,堅定地騎著摩托車回家。每年,這樣的摩托車大軍達5萬人次。好在沿路都有服務站能夠供他們稍作休息,喝一碗熱姜粥驅驅寒,電暖氣旁烤烤腳取取暖,也有一些免費的摩托車維修服務。當他們騎行數百公里回到家時,圍坐在桌前的快樂,讓艱苦變得有價值。

正是一群又一群工作者和無私奉獻的志愿者,他們在我們歸鄉的途中,堅守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為我們送來一絲絲溫暖,為我們安全順利回家“保駕護航”。為這群平凡而偉大的人致敬。

給心靈帶來撞擊的不僅是我們對于歸鄉的期盼,還有對于美好事物的喜歡和執著。春節期間的哈爾濱在冰天雪地里閃閃發光。每年的冰雕節,冰雪大世界都會圍繞一個主題來設計建筑,這些冰雕無不充滿著設計者的新穎設計和工匠者的鬼斧神刀。冰雕是他們一刀一刀慢慢做出來的,準備起來要花上一年的時間,持續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個月,但是它所展現的美卻是永恒的。12萬2千噸冰,1380萬只led 燈,裝點著這個圣潔的城市,冰天雪地里的哈爾濱也有種醉人的溫暖。而冰雕起源于冰燈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哈爾濱人買不起傳統燈籠慶祝新年,于是把水桶中的水結成冰,再放入蠟燭。在這起源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國人的智慧和創造力,以一種別樣的方式來表達對節日的喜愛。

同樣令人贊嘆和震感人心的是“打樹花”。暖泉鎮最古老的新年傳統習俗,最精彩也最危險的“打樹花”——打出樹冠狀的花,是熔化了的鐵水澆到城墻上形成一片片飛濺起來的金屬片。這是勇敢者的游戲,因為高大1600多度的鐵水,稍有不慎就會燙傷手。作為這門藝術的第十四代傳承人薛國建先生,他從14歲就開始跟隨爺爺學“打樹花”,打了二十多年,如今,這門技藝可能會失傳,從他的話語中透露著些許無奈和遺憾。

在從事這樣高危險的表演中,他所穿的防護服也只是從爺爺那兒流傳下來的羊皮外套和一頂草帽而已。平凡樸實的外表下,我看見了他為這傳統藝術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在被鐵水灼傷后,他依然堅定地想要向人們展示這古老的“鐵樹金花”。在打樹花絢麗綻放的瞬間,請銘記這短暫美麗的背后是這些藝術傳承者們一代又一代人無盡的付出和幾十年如一日對傳統藝術的堅守。

團聚

新年前最重要的一晚就是除夕,各家各戶團聚在一起,吃喝玩樂,歡慶佳節。這當然離不開年夜飯和春晚了。一個是節日大餐,一個是文化盛宴。

說到年夜飯,也就是團圓飯,我們必然要提到兩道年飯菜。一個是餃子,一個是魚。大過年的,全家人一起在客廳里搟皮兒,剁餡兒,包餃子兒,是怎樣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過去,人們喜歡在餃子里放硬幣,誰吃到就會有好運氣,后來,覺得不衛生,就換成了花生。年夜飯上也少不了魚,年年有余嘛。當然,還有雞鴨牛肉豬肉豆腐蔬菜等,這些寓意著生活的美滿富足。

這樣歡聚的年夜飯上,怎么可以沒有白酒來助興。作為傳統飲品的白酒,流傳著幾百年的文化。白酒的釀造主要是由高粱、水、酵母和微生物組成,經3-6個月發酵后在大甑桶里主上30分鐘,上升的水蒸氣,最后會變成美味的佳釀。除了釀造工藝的復雜外,喝白酒也是有很多規矩的,比如主人的連敬三輪;賓客為上等。白酒不僅是人們交流文化增進感情的紐帶,也是商業社會中合作的潤滑劑。

吃完年夜飯,最傳統的活動就是一家人圍坐在電視前看春晚了。春晚,自1983年起由中央電視臺播出,至今已有三十余載,它是一個巨大的舞臺,無數的藝術家和草根在此演出,也有無數人借它圓夢。春晚的最后節目都是從1000個節目中角逐出來的,演員們為了這年終的文化盛宴,常常要訓練一年之久,保證每個動作的精準完美,與隊友協調合作,不出任何的差錯。

雖然papi醬的春晚預測已經火熱于整個網上,雖然我們每年都會吐槽春晚的節目一年不如一年。但是,我們應該為那些春晚的藝術者和工作者表達出對他們的謝意,為了這一臺視覺盛宴,他們犧牲了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機會。

除夕夜除去年夜飯和春晚,還有上香。香港的黃仙大祠,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的圣地。每天都會有人來燒香祈愿;除夕夜,更是有著成千上萬的人起早排著長隊,想要搶得頭柱香,祈求來年的安康鴻運。上香的人也會順帶“求簽”,一種古老的算命方法,香客拿著竹筒晃動100根簽條,直至有一根晃出來為至,告訴神靈自己的姓名生日問題,讓算命先生算一下,最后是機器讀簽,這一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真讓人耳目一新吶。

歡慶

香港,與中國大陸有許多共同的文化特征,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加上國際歷史血脈,香港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特性,香港常花很大的精力、金錢和熱情投入到其中,使春節慶典深入人心。

香港的仔魚市場一到春節就變得異常繁忙,魚作為年夜飯的美味佳肴,象征著富足,因其在中文和粵語同“余”。在中國的北方,查爾干胡(吉林省),每年都會進行冬捕活動。在這個氣溫零下40攝氏度能凍哭人的地方,還傳承著一千多年的捕魚方式:追尋胖頭魚群的行家,找到下網點,在冰上鑿一個大洞,整張網通過第一洞進入水下,將50米深的竿子深入水下,一端附一根繩子,這些竿依次連著漁網,再打下200多個小洞,引導網頭正確前進,一共2千米長的網,就用這樣的方式布下去。布下3個小時后,收網,由馬拉動中軸,收緊繩子再拉起漁網,這樣收網要1-2個小時。這樣的一個捕魚活動需要有經驗的行家找準下網點,也需要每個人各司其職,才能保證最后能滿載而歸。

香港的古老民俗表演,也能吸引人們的目光。龍向來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象征著權力和力量,而皇帝把它作為自己的象征來彰顯自己的尊貴和威嚴。在現代,人們喜歡借助舞龍舞獅表演來渲染節日的歡快氣氛。舞龍舞獅表演不僅需要高強的武術功夫,也重視隊員之間的協調合作,連呼吸都要同步,才會使表演的呈現更加精妙絕倫。

而在大年初一的北京,很多人選擇逛廟會。廟會于清朝盛行,人們會觀看文藝演出,吃品小吃,玩游戲。在北京有4座祭祀壇廟,東邊日壇,南邊天壇,西邊月壇,北邊地壇。在這一天,會有“皇帝”祭天儀式,與諸神商榷降福人間使國運昌隆,人民幸福的事宜。

有著國際范兒的香港,在大年初一的夜晚有著盛大的花車游行演出,全世界的人參與表演,有著強烈的共同體意識和文化包容性的氣息。從學校學生到航空公司工作人員,還有荷蘭人、蘇格蘭人等。踩高蹺者、花車、舞者......花車環繞市中心出發后,經過一些最著名的地標建筑。

而到第二天的夜晚,香港的煙火表演讓人贊嘆不已。這些煙火大多來自瀏陽,中國最大的煙花制造地。煙花的歷史起初是因為一位叫李畋的道士想嚇走邪靈,往竹筒里裝了些火藥后引爆,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爆竹。現代的煙花是由高氯酸鉀和聚錄乙烯混合而成。瀏陽的煙花也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極大地解決當地的就業,為當地百姓帶來財富。在焰火晚會上,焰火設計者之前所設計的猴臉造型在天空中完美綻放。雖然,之前準備了很久,所持續的美麗只在這一剎那,但這一切都值得了。

作為中國人,看完此紀錄片,我十分激動和自豪。同時,也很佩服BBC 的專業精神。

最后,在春運來臨之際,希望各位歸家的路途上一路平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于2017年1月13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吳英奇在《故鄉》中有一句話: 幾年前踏上火車那一刻起沒意識到,從此以后,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說起春節回家,很...
    56a2e7161bc9閱讀 754評論 0 0
  • 一個破院子 卻被改造的翻天覆地 顛覆了對中式傳統庭院的概念 老舊的庭院已經不能使用 要實現山體建筑的自然生態系統 ...
    景觀微設計閱讀 359評論 0 3
  • 站在市區一公園高高的山頂上,可以俯瞰全城,極目遠眺,高聳入云的大樓,碧波蕩漾的河流、湖泊,又寬又長的馬路,成排結隊...
    狩望_佛山閱讀 204評論 3 8
  • 老師說學中文的人亦有大喜大悲,喜劇不是永恒,悲劇讓人銘記一生,或許從學這個專業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被打上了烙印。
    KCxhm閱讀 196評論 0 1
  • 簡從基因起 繁花似錦團 之乎者也書 間或來靈感
    芮涵琪雪閱讀 132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