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早上和社群里的一位產品朋友聊天,問我有沒有數據分析類的文章,想提升一下這方面的相關技能。
數據分析這個模塊,我是打算講講的,只是迄今為止目前還沒寫過(說不定哪天心血來潮就寫了),于是便從網上搜了一些其他人寫的文章分享給他。后面又隨便聊了一些數據分析工具的事,朋友開始來安利我寫寫關于數據分析的東西(大概是因為我寫的比較通俗易懂、天真爛漫吧),說現在很多公眾號的文章大多數都是針對小白來寫的,覺得我可以另辟蹊徑,多寫一些層次高一點的。
看了這句話,我在心里不禁打起了個疑問號:咦,難道我寫的都是層次低的文章么?不應該啊,沒道理啊,簡直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啊(就讓我矯情下)。
我感到很不服氣,便辯解道:我已經寫了很多高層次的文章了,估計是你沒看到而已。
遲疑了一陣,覺得辯解的力度不夠,又加了一句:比如產品架構這類文章,明顯就是高層次的嘛。
朋友可能在微信的另一頭也對我心生鄙夷:沒感覺誒,覺得只要是產品經理就得會啊,不然怎么做產品。
產品架構居然還是人人都會的技能,這結論多少有點讓我感到匪夷所思。后面細想,又多少有點能夠接受,在創業公司里,很多產品經理也許就是一個人背負一個產品,同時包含APP前端和后臺管理的產品設計,幾乎所有的產品界面都有可能是出自一個人之手,不像大公司動不動一個APP就上百號產品經理在設計和維護。這就多少會讓創業公司的產品們產生一種錯覺,覺得搭建產品架構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情,好像是個產品經理就能夠完成。
事實上,這就是產品經理典型的認知誤區,噢,準確地說,這可能是人類認知里的典型誤區。
很多時候,產品經理自以為的強大,其實是因為他還沒有見識到真正的強大。
產品架構這件事說簡單簡單,說復雜復雜。簡單來說,不就是理理功能菜單么,抄抄競品,歸歸類,誰不會;復雜來講,這背后牽扯到的事物可是千絲萬縷,產品架構搭建的如何,直接體現出你對用戶的理解,產品對現有市場的切入點為何物,定位是什么,業務邏輯是怎樣的。再延展開來,可以拋出如下幾個問題:
1、業務之間的耦合與相互嵌套多嗎
2、產品架構和技術架構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3、產品如果要拓展使用場景,架構該如何調整
4、產品架構的邊界在哪里,是否可以無限延展
......
諸如此類問題,試問每個產品在搭建的時候,都能夠對答如流么。如果真像上面那位朋友所說,人人都會搭建產品架構,那么,我再多問一句,有幾個產品經理是能夠搭建出像微信那樣強壯、健碩的產品架構來的。
可偏偏大多數人會覺得自己對這項技能已經了如指掌,恨不能分分鐘就梳理出一個一騎絕塵的架構出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認知偏差,根本原因在于產品經理自身還不能很好地分清不同級別的產品經理,他的能力邊界在哪里。不清楚初級產品經理、中級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的分界線又是什么。這樣一來,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水準熬到了一個什么水平,只能不斷地看一些技能類的文章來補充自己的短板,不斷提升自己的同時卻依然擺脫不了心中的焦慮、迷茫和不安。
如果你也想和我探討一下關于初級產品經理、中級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之間的差異,歡迎與我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