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地方呆久了,便會不自覺地愛上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細算起來,我在常熟已經生活了二十五年,人生中的諸多美好時光,都揮灑在了這片神奇、靈秀的土地上。
聽慣了江南的吳儂軟語,有時竟覺得鄉人的口音多了幾許陌生。
舉頭望明月,普天共銀輝。
都說月是故鄉圓,常熟的月色同樣讓我充滿眷戀,于是忍不住想念叨下常熟的盛景。
常熟位于江蘇省南部,因為“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小城占地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雖然不大,卻極精致,頗有幾分小家碧玉的風范。
小城依虞山而建,所以又名虞城,“十里青山半入城”是對常熟極恰當的比喻。端莊的小城靜靜躺在虞山溫暖的臂彎中,安寧而又恬靜。
常熟算得上一座文化古城,沿虞山東面山坡,有一段綿延1400米的古老城墻,被人稱為“江南小長城”。
小長城始建于西晉太康四年,歷代屢有修葺。明嘉靖三十二年,政府為拒倭寇入侵,籌資重建。該墻二丈四尺高,基寬八尺,宛若一條小龍盤旋在虞山坡上,煞是壯觀。
靜臥在古城墻柔弱腹部內側的,是小城居民休閑娛樂的理想之地:亮山工程。
這里有繁茂參天的大樹和水波蕩漾的映山湖,這里還有碧綠靈秀的青草地和啾啾鳴叫的各色鳥類。它們融洽相處,和諧相依,共同裝扮著這片甜美的馥郁之地。
因為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極佳的空氣質量,茶余飯后,小城居民大都喜歡來亮山工程走走、轉轉:孩子們在草地上追逐嬉鬧;老人們在古榕樹下鍛煉身體;很多文藝愛好者不辭辛苦把音響架到映山湖邊,跳舞、唱歌、說相聲,爭相展示自己的才藝。
女兒年幼的時候,亮山工程是她最喜愛的樂園。每逢周末,我們都會來這里放風箏、尋蜜蜂、聞花香、聽溪歡......
記得那時,她特別喜歡吃冰糖葫蘆。一看到插滿糖葫蘆的草竹竿在人頭頂上閃現,總要雀躍著跑上去,極認真地挑選最大、最飽滿的那根,然后津津有味吃上半天。
如今歲月流逝,孩子慢慢長大,我們已經跟不上她的步伐。天氣晴好的時候,爬虞山便成了我和老公最喜愛的消遣。
虞山不高,但景色極美,細細數來,有十八處景點值得慢慢品味。
如果你想體驗“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就到虞山頂峰劍門看看吧。
相傳吳王夫差在此試劍,將山頂的巨崖一劍劈開,便成就了此處勝景。劍門的山勢雄奇險峻,是虞山最佳觀景之處。那里不僅有康熙帝御題的“煙嵐高曠”石刻群,還有劍閣、拂水雙橋、藏海寺、報國院、秦坡瀑布等很多不錯的景點。
如果你想去敬香,劍門的藏海寺是個不錯的選擇,那里是佛教勝地,香火常年都很興旺。假如你覺得登山太累,虞山腳下還有一處更大的敬香福地:興福寺。
興福寺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重點佛教保護寺院,興建于南齊年間,初名“大悲寺”,后代屢加修繕和擴建。興福寺內古木參天,林蔭夾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樓、伴綠軒等建筑錯落有致,既是一塊風水寶地,又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如果你想找個地方安靜下來,我可以帶你去書臺公園轉轉。
那里的讀書臺是梁朝昭明太子讀書的地方,臺上的石廳、石碑、石刻均出自明代,旁邊還有焦尾泉、雅集廳遙相呼應。坐在讀書臺邊,一卷在手,聽鳥鳴啾啾,聞桂花飄香,別提多舒心了。
如果讀書累了,信步往北走,你很快就能找到吳國君主仲雍和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言子墓。兩位先哲靜靜觀望著小城的變遷,已有好幾千年。
常熟是個現代化的小城,同時又具有極深的文化底蘊。她有山有水,人杰地靈。在這樣的環境中浸泡久了,全身上下都會充滿濃濃的書卷香。
如果有時間,來常熟看看吧,小城的美景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