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我怎么樣?”
“我覺得你認真的時候最帥?!?/p>
誠然,有的男生確實認真的時候最帥。不過,我們這里的男生每時每刻都好看,更不要說女生了。
對于那些認真時候最帥的男生,難道真的就不想知道我們是什么時候廢掉的嗎?真的就只想搞明白我們是怎么油膩的嗎?
其實這兩個問題并非完全沒有因果關系,相反,他們彼此糾纏,構成一個惡性循環。
面對“脫發”這樣一個現當代人細思極恐的人生問題,面對只能透過冰冷的屏幕聞到的“青春味道”,幸運的是,我們時刻被這種味道所包圍。
幸運如我,30歲的時候不需要隔著屏幕,去回味18的自己。
雖然我們也在擠地鐵,也在寫字樓的衛生間消磨上班的時間,也會偶爾思考年薪百萬之外的追求。可是,與他們在一起,仿佛自己也年輕了不少。
我們不需要奮發圖強,不遺余力的錘煉自己的青年感,乃至少年感。因為我們天然的擁有這種感覺。
誠然,成熟戲路,突破極限,嘗試風格,奔著自己的目標磨煉,確實也是我們少年人努力的樣子,所以我們也贊同:
每天不懷揣目標的人,怎么會不廢,不油膩。
從古到今,書籍一直都流傳著知識的芳香。計算機的出現,讓知識邁入了無紙化的時代,而互聯網的普及,線上教育更如雨后春筍。工具的提升,讓我們的效率大大提高。如今很難再看到有人在零碎時間抱個書本學習,對于愛學習的人,更多的是電紙書,短音頻,微視頻。
學習,是一場美妙的邂逅,而邂逅的對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作者,更可以是世界。
確實,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不學習的人,怎么會不廢,不油膩。
林語堂說,大學的時候以為什么都懂,畢業的時候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為什么都懂,到了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校長也說,生命太短,而我們卻總是聰明得太遲。追求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甚至我們學的越多,才發現我們不懂的也就越多。不過我們知識體系的變大仍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決策。如果不去擴大我們的知識體系,生命實在是太無聊了,翻來覆去就那幾種需求。
所以,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只追求那幾種需求的人,怎么會不廢,不油膩。
全世界影響力不言而喻的人多了去了,但是我們卻從未請過任何代言人。
那這又是出于什么考慮呢?可能是因為校長堅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本能地排斥頹廢,排斥油膩。因為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少年人啊。
?
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對了,我們不是知乎,我們是萬門大學,校長是童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