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導演黑澤明,1910年出生于東京的一個傳統武士家庭,父親黑澤勇年輕時是一名陸軍軍官,退伍后在一所學校任職體育老師。黑澤勇和妻子共育有八個孩子,四男四女,黑澤明為末子。在他沒出生之前,大哥就已經離家出走,再無音訊;二哥因病去世;大姐已經嫁人,孩子和黑澤明年紀差不多。比起姐姐,黑澤明自然和三哥黑澤丙午更為親近。丙午比黑澤明大四歲,是唯一一個陪伴黑澤明成長的兄長。
黑澤明的家教極嚴,被父親要求學習劍道、書法等技能,而黑澤明最喜歡的是繪畫,初中時曾勵志做一名畫家。父親黑澤勇雖然嚴格,但也非常開明。黑澤明第一次接觸電影時才7歲,父親帶他看的多是西部片和武打電影。黑澤明在自傳中回憶:
“軍人出身、對子女一向要求嚴格的父親,在那認為看電影會對子女教育產生不良影響的時代與潮流之中,主動攜全家去看電影,而且后來他認為看電影對子女教育有益的態度也沒有改變,對我后來的人生,似乎是起了指明方向的作用。”
“唯一”的哥哥丙午也給黑澤明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黑澤明智力發育較晚,經常被老師奚落,能和哥哥丙午讀同一所小學讓他安心不少。丙午為了讓膽小的黑澤明學會游泳,竟然把船劃到湖中間然后推黑澤明下水,把船劃走;黑澤明嗆著水,撲騰著接近時,丙午又把船劃開。反復幾次,原本怕水的黑澤明終于學會了游泳。
1923年9月1日,黑澤明正在貪玩時發生了關東大地震,東京三分之二的建筑物被摧毀,黑澤明抱住電線桿逃過一劫。更幸運的是,趕回家后發現家人都平安無事。大自然異乎尋常的力量震撼了黑澤明的心。地震剛剛結束哥哥丙午就帶著黑澤明去看了災后的慘景,他看到以各種姿態死去的人們,心情卻由恐懼、麻木而變得莫名其妙的平靜。這次貼近死亡、征服恐怖的遠征,使少年時代的黑澤明對生死有了很獨特的認識。這段經歷也體現在了黑澤明的電影《紅胡子》中。
雖然熱愛繪畫,但這個行業當時收入微薄,黑澤明大學時選擇了學習文學,這也是受了丙午的影響。丙午是黑澤明少年時的偶像,遺憾的是他沒能考上大學,成了一名無聲電影解說員。黑澤明大學時參加了左翼組織,但因為體弱多病漸漸跟組織失去聯絡。一次黑澤明躲在丙午居住的平民窟養病,最底層人民為了生活苦苦掙扎的情形使他再次受到震撼。此時,有著豐富電影知識和高超鑒賞力的丙午已經開始在雜志中刊登自己的影評。這一時期丙午帶著黑澤明看了許多傳到日本的世界名片。
1933年,有聲電影進入日本,無聲電影受到沖擊,丙午隨即事業,電影鑒賞工作也進入瓶頸期。在這一年,丙午在伊豆的溫泉旅館自殺了。前一天還專門請黑澤明吃了飯,第二天再見到的卻是倒在地板上淌著鮮血的哥哥。黑澤明在尸體前呆立了很久,他的精神支柱如此倒塌,在他心靈上造成了無法抹平的創傷。
再次承受喪子之痛的黑澤勇并沒有因為家里經濟及其他困難情況要求黑澤明“務實”,而是鼓勵他一定要為了熱愛的事業努力奮斗。
1936年,黑澤明在報紙廣告上看到一家叫PCL的電影公司在招聘助理導演,他報了名,這家公司就是后來的東寶映畫。這一年黑澤明26歲。直到1943年,黑澤明才被允許執導他的第一部電影《姿三四郎》,該片取材于一部講述年輕柔道師的小說。雖然是初任導演,黑澤明在日本一下走紅。電影《羅生門》在日本的首映失敗,但卻意外的在西方大獲成功。1951年這部影片入選威尼斯電影節,并獲得了令人羨慕的金獅獎。??這也是日本電影第一次走向世界。
1971年,由于票房的失利,電影事業跌入谷底,61歲的黑澤明也試圖自殺。當然,他沒有死,而是再次崛起。
因為在片場時六親不認、專橫、暴怒,黑澤明被稱為“電影天皇”。開始這是個稍帶貶義的稱號,后來則無疑是對黑澤明電影工作的極大認可。在后輩中,黑澤明曾表示比較喜歡北野武。
黑澤明曾在采訪時說,人們喜歡他的電影,是因為他從不為了特意迎合誰而拍電影,只專注于自己想拍的故事,人們卻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黑澤明80多歲時仍堅持拍片。1998年9月,黑澤明因腦溢血與世長辭,享年88歲。共有35000多人參加了他的追悼會;在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全體起立為黑澤明默哀。
文、編輯:黃槍槍
轉載前請聯系獲得作者許可
微信公眾號: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