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兩年前,這部電影在北京首映。首映結束后,大家都對電影評價還挺不錯。
那時,我便以為就可以再入一次“夢”,誰知發生了讓我萬萬想不到的事——昆曲電影紅樓夢遭零排片,其實就是影片還沒上映就已經被影院“下線”了。
而據我所知,這部影片在國外可謂一票難求,甚至有許多外國人蹲坐在影院的臺階上看完了這部電影。
而在中國,各大院線卻都不愿上映這樣一部電影,這樣一部六百多年的昆曲和二百多年的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結合的藝術絕唱。
導演龔應恬說:“跟《紅樓夢》要票房,就像和曹雪芹要發行量!”曹公從來不缺發行量,缺的卻是心知。兩百多年了,《紅樓夢》有那么多讀者,能說是曹公心知的又有多少?且先不說心知,能完完整整看完這部泣血著作的又有多少?從紅樓問世至今,有那么一些人稍稍讀懂了紅樓,想帶大家去感受這樣一種巔峰藝術,就像龔應恬導演一樣,只需要你給他一個機會,他便會還你一個不一樣的古典美。
每每提到這件事我就憤憤不平,這次又說多了。如今,時隔兩年,我有幸淘到了這部電影的光盤,看完后有較多感觸,且聽我細細道來。
本電影以寶黛愛情為主線。一開始就從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講頑石來歷,而后就是黛玉進賈府。
黛玉出場的時候,鏡頭隔著紗幔,模模糊糊映出一段倩影,讓人好生猜想,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妹妹。
原來,這個妹妹長得甚是惹人憐,眸子里盡是情,又有著一段說不出的風流韻致。
黛玉:(唱詞)
恰原來千里孤影隨驚雁
籬下寄花臨風嘆
一離姑蘇入京華
意濃離情怯? 紅淚頻添
乍看猶疑誰家院
黛玉這一開口,便有種87版《紅樓夢》中小旦唱《牡丹亭》的感覺,卻絲毫沒有違和感。
(電影本是由舞臺劇改編而成的,近景為真,遠景為假,陳設比較簡單,卻又不失雅觀。)
之后是寶黛初見的場景,導演用了一種虛化周身的手法。寶黛第一眼對視時,周邊人景便化為烏有,獨留二人吟唱,配著【引子】開辟鴻蒙,好一斷紅樓之夢就這樣開始了。
寶玉:(唱詞)
恰見她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
一雙似泣非泣目微垂
行動風扶柳
閑靜花照水
輕愁淡云飛
黛玉:
恍然間朗月浮云相照
憐花人夢里喚醒春曉
我見那佩玉人
天然一段風騷? 盡在眼角
平生萬種情思? 悉堆眉梢
好生怪也
問前生何處相識早
此番紅塵里相逢一笑
后來的進程便特別快了,導演把寶黛下棋、剪香囊、耗子精三事在一處演繹了。這一段的寶玉特別會撒嬌,再加上昆曲的演繹方法,人物便靈動起來。
接下來是寶黛釵三人一起的“比通靈”,這樣演,黛玉便有些尷尬了,卻也把寶黛之間的愛情挑得更加分明了。
寶玉:(唱詞)
妹妹你是空谷幽蘭靈霄上
遺世獨立孑無雙
我與你高情已逐曉云空
莫再暗自百轉愁腸
黛玉:
你自金玉成雙
又何必明遮暗藏
我生來無金又無玉
春恨秋悲
孤芳自賞
寶釵:
驀然見金玉成雙
持玉人又別一段風流狀
霎時間
繾綣萬千? 心神蕩漾
他二人心猿意馬彷徨
仙家語最難思量
其后是寶黛共讀西廂、寶釵拷問顰兒、金釧跳井、寶玉挨打等,都不必細談。
可談的是寶玉挨打后,黛玉探望寶玉,又說什么放心不放心的話。寶玉又贈舊帕與黛玉,是為定情,贈帕這段演繹了好久,看完才懂是因為后半部又有映照之事。
黛玉:(唱詞)
堪驚
榮國府無情棒重
一霎時花垂嗚鳴
幽幽的芭蕉葉冷
海棠淚紅滴不盡的血淚
從春到夏? 從秋到冬
破癡夢
自此后傷心事多? 愁添萬種
友人有問:贈帕是何意?我給她看了馮夢龍編纂的《山歌》:“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思),這般心事有誰知。”我很贊同這種說法,但是影片重在演繹寶黛之間的情意綿綿,而不是心靈的刻畫,可能昆曲就是要把人物內在的心理化作外在的活動與唱詞演繹出來。
元妃省親時,賜園名“大觀園”,眾人謝“貴妃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謝了無數聲。在這個場景中,又把寶玉單獨分離出來,讓他聽“世人都曉神仙好……”,使其了悟虛華……
后有元妃賞賜、黛玉葬花、抄檢大觀園、寶玉丟玉,形勢一幕幕敗落了。這時影片的感覺,也越來越接近《金玉良緣紅樓夢》(林青霞主演)。
癡玉作別政老時最讓人心疼,賈政的唱詞也道出了為父的一片癡心,似乎比以往的版本多了些父愛柔情。
特別是當賈政說要給寶玉說婚事,寶玉連連鞠躬,賈政幾乎萬念俱灰了,心疼得一把抱住兒子,輕撫其發,說:“兒啊,你要早早地康健起來。”這一段讓人看得幾乎落淚……
寶玉的婚事,和《金玉良緣紅樓夢》一樣,又上映了一出偷梁換柱調包計,但昆曲“紅樓夢”又高一籌。
新婚之夜,寶玉對面是寶釵,卻更像是林妹妹,他與妹妹說著話兒,聽到的都是林妹妹的隔空應答。黛玉房內空空,卻聽得到寶玉一字一句話兒來。這場隔空對話,便顯出他們通心通性了。無論真真假假,這都是愛情的最高境界吧;無論你人在哪兒,你說的話、想的事,我都能知道,因為我的心交給你保管了。
寶玉:(唱詞)
前生盟誓猶在心
今世方成好姻緣
稱心懷? 人間天界
從古至今第一偕
病愁云外去
歡容腮上來
今將這海上岫云迎來
與妹妹相執手? 千年萬載
黛玉:
我一自投生? 便長病無寧
淚伴晨昏永
只因心兒里種著三生情
今日呵
命兒只剩這一星星
待把這冤愆債還清? ? ? ? ? ? ? ? ? ? ? ? ? ? ? ? ?
俺將心兒化作啼血杜鵑
一滴一句向君還
此去黃泉
不帶走一點點
嘔盡這血滴猶熱
還清你心兒瓣瓣
寶玉道:“妹妹,我的心都交與你了。今日過來,你帶來了么?”
黛玉遠在瀟湘館答道:“我帶來了,還與你。”
這恰巧又暗合《金玉良緣紅樓夢》里的場景,那個讓我忘不掉的場景。那是丟了玉后的寶黛對話,癡癡傻傻的,卻又那么真。
黛玉找到寶玉問:“寶玉,你病了嗎?”
寶玉傻傻的點點頭說:“嗯,病了。”
黛玉問:“你為什么病了?”
寶玉道:“我是為林妹妹病了。”
黛玉又問:“那寶玉你的心呢?”
寶玉道:“我的心給了林妹妹了。”
她笑了,笑得花枝亂顫,好生讓人心疼。而影版昆曲紅樓夢就像是此番的后話了。
之后又唱及詩帕。憶及定情時,你我把帕兒題,此番是誰將誰棄,造化將人離,由不得情癡。
黛玉:(唱詞)
這詩帕呵
芙蓉密字? 萬縷千絲
都是鮫人淚織斷腸句
春花冢里
秋窗雨夕
淚濕云夢
舊帕題詩
且都是枉留笑柄在人世
寶玉:
這詩帕載著你我萬千的情癡
今日里踐盟誓
人兒? 帕兒
共登云階上瑤池
黛玉:
我將這斷腸詩句
都化作魂飛煙滅無痕跡
唱到最后,寶玉將要掀蓋頭時,黛玉含淚說了那句:“寶玉,你……你好……”就此魂歸離恨天。
就在這凄凄惶惶的瀟湘館對面,便是寶玉成婚、洞房花燭之處。僅僅一池之隔,卻是如此兩分天地。
寶玉掀開蓋頭后,發現蓋頭下竟不是林妹妹,他大喊妹妹,知道此時已晚,玉人已離。連嘆三聲:“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其實,世間最幸運的事莫過于,你迷茫了一段時間,弄丟了一個人,而當你回首尋找那個人時,那人竟一直在等著你。
而世間最落魄的事又莫過于,在這個過程中,你回首尋找這個人,拼盡全力去追尋,卻依然空空無果,甚至最后落得個“甚荒唐”的結局。
而電影里的寶黛便陷入了后一種結局。
后來,賈府被抄,呼喇喇大廈傾。
寶玉再訪瀟湘館,見軒窗一段倩影,問:“敢是妹妹?”
那女子隔窗言:“你因何到此?”
寶玉:“尋訪故人,不覺迷途。”
女子問:“故人是誰?”
寶玉:“姑蘇林黛玉”
女子答:“她生不同人,死不同鬼。何處尋訪?”
寶玉問:“她的魂魄呢?”
女子答:“聚則成形,散則成氣。”
那女子明明是黛玉身形……
這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預告片里的場景,那時總覺得好似神來之筆。
依稀記得不知看過誰續下的紅樓結局,有寶玉夢入天宮找尋黛玉,看到已回歸仙子本位的黛玉。這兩個片段何其相似啊!
影版昆曲“紅樓夢”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結局:寶玉聽了疑似黛玉化身仙子的話,又加上《好了歌》,便就此了悟,又回到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身邊,“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不得不說,其實這并不是我想看到的結局,不是說我不贊同寶玉出家的結局,而是我不喜歡這部電影的結局,總覺得此結局虧了這場大夢。
本片以寶黛愛情為主線,除了一些不得不說的重大事跡,幾乎從頭到尾刻畫的都是寶黛二人。看來導演對寶黛二人很是偏心啊,其實我也是更偏心寶黛的,只是因為喜歡。電影對寶釵、鳳姐等的刻畫倒是模模糊糊的。其實用180分鐘的時間交代清楚這本厚厚的名著是很不易的,導演已經做得夠好了,我想我們觀眾就不要刻薄了。
黛玉的扮演者朱冰貞長得很清秀,眼波里滿是柔情,總讓人生出一種保護欲。
我卻總覺得少了點什么,思來想去,應該是詩詞之心吧。美人最重要的就是以詩詞為心,黛玉更是,還有她那張靈巧的小嘴,失了這些便不為黛玉。但電影在這方面體現得真的是太少了,可能對于重在演繹的昆曲要求這些又有些刻薄了。不過,如果不注重這些,塑造出的人物便成了另外一個人。
黛玉的服飾很是素雅,衣裝總與場景相配,最常穿的是青、藍二色,衣服樣式宛如一朵清荷亭立,甚合黛玉氣質。
電影里所有的話都說得很明白,比如元妃賞賜端午節禮,寶黛卻不一樣,太監直接說這是貴妃娘娘的心意,這就把沖突表現得很直接。寶黛之間的對話、定情也比較直接。我想,這應該是舞臺劇演繹的一種需要吧。若是書中的寶黛對話就這么直接,那便不會生出那么多煩惱,至少也會稍稍好一些。
個人認為,影片中扮演晴雯的演員沒什么靈氣,就更別說晴雯的風流靈巧了。總覺得晴雯不像是晴雯,說她是秋紋我還更信些呢。
襲人的扮演者倒是有幾分黛玉的氣息,那身段、那造型幾乎與黛玉一致,只是她眼睛不大好,眼角有些上挑,顯出幾分媚態。倒讓我想起了《金玉良緣紅樓夢》里的襲人,兩者好相似啊。
昆曲里女子走路都是輕飄飄的,落步無聲,走得快時,風吹衣袂飄飄兮,煞是好看。
昆曲總是以絲竹管弦配樂,聽得多了,覺得甚是清雅。昨夜,我看完影片睡覺,幾乎一夜夢里都是昆曲吚吚啞啞的唱腔。
對于電視劇或電影,許多人都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等了兩年了,每每想起,便增添一分期望,最后看過,卻并不覺失望。心里只想:我又收獲了一個不一樣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