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當我讀完介紹發現今天的晨讀內容是關于溝通的,甚至出現“引起對方的關注”這樣的詞句,我的內心是絕望的…… 我一點兒也不想引起別人關注啊啊啊啊!BUT!為了全勤勛章還是要硬著頭皮讀下去,不然寫不出晨讀感悟啊……
不過讀著讀著突然發現,這篇晨讀,不一定非要往溝通技巧上硬掰,可以當做寫作指南啊?就是這本《如何在30秒內說出關鍵點》,讓我來分析一下~
有效的“鉤子”
看看微博營銷號常發的情感雞湯文,開頭很多都是“我表姐/閨蜜/同事哭著/平靜地跟我說她跟男朋友/老公分手/離婚了”。這簡直太戳痛點了,迅速燃起我等看客的八卦之心,帶著不忿、同情等等各種五花八門的心情趕緊繼續往下看。雖然是套路,但是真的是屢試不爽。
我寫文章最難的問題有兩個,怎么起標題,以及怎么開頭。起標題是門學問,怎么才能吸引別人點開你的文章;開頭首段也很重要,講真,我干過很多次點開文章讀完第一段就棄文的事情。所以推己及人,我能想象出別人看到我的文章,讀了兩句就覺得沒意思馬上關掉的樣子。
《如何在30秒內說出關鍵點》里給出四個問題,幫我們在談話中找到有效的“鉤子”,吸引別人的注意和興趣,當然也能用在寫作上。
001 你的主題中最特別的是哪部分?
002 最有趣而且激動人心的是哪部分?
003 最有戲劇性的是哪部分?
004 最有幽默感的是哪部分?
從四個答案中找出一個作為“鉤子”,可以變成標題或是開頭。比如今天這篇文章的標題,就是我在閱讀過程中覺得最戲劇性的部分。原本不抱希望準備隨便寫寫糊弄事兒,沒想到居然從中找到一些能用在寫作上的技巧。“喲,這可以當成寫作指南”就是我當時心里的真是想法。
有效的表達
我最擅長的也是用的最多的表達方法就是個人化,用親身經歷引起共鳴。沒辦法,作為一個剛踏上寫作路程的小萌新,我的寫作技巧不咋地,素材也積攢的不夠,很多時候只能把自己的經歷一遍遍翻出來炒冷飯。
明確化,使用簡單明了的語言也是我在努力鍛煉的寫作方法之一。一個是因為我本身說話啰嗦,習慣性地把這個壞習慣帶到寫作上;再一個就是因為之前寫關于近視的科普文的時候發現自己簡化語言的能力太弱。專業的生理知識我懂,但是照樣寫出來別人不一定能看懂,怎么能把復雜的概念簡單化,費了我很多腦細胞。只能一遍遍地反復閱讀,盡量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
不遺漏重要細節
我對晨讀感悟的字數限制在1500上下,盡量不超過2000字,因為字數太多文章太長會讓讀者沒耐心。但是怎么在有限的字數下盡量把我的想法都寫進去,又是另一個挑戰。
以前我是習慣邊想邊寫,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比較自由,也適合發散思維。然而當我處于疲勞狀態,大腦不是太靈光的時候,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只能給我一坨不知所云的文字。經常發布文章過后再去看看,突然想起來有幾個點漏掉了。
現在我會在手邊放一張白紙,寫文章之前先列個大綱,寫的時候又蹦出什么新的想法也馬上記下來,這樣就不會遺漏。以前除非寫很長的文章,不然總覺得大綱沒什么重要的。現在除了碎片化閱讀,還有碎片化寫作。比如這篇文章,前半部分是在家里寫的,后半部分是上班休息時間寫的。沒有大綱的話,我肯定記不起來當初自己都想寫些什么。
呼…… 強行把一篇本該討論溝通技巧的讀后感硬掰成寫作指南,其實更多是我剛開始寫作的一些不成熟的小想法。作為一個寫作萌新,我要學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