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聯系的老友突然向我將她近況里的情緒全盤托出,離考研沒幾天,獨自堅持了大半年之后,她突然崩潰。
大抵是一根繃緊了的弦突然有空讓它能歇一會兒了,便扭頭回去看看這孤軍奮戰過來的路上,太累了。
她說,似乎這個城市沒有一個可以說話的人,太沒有安全感了。
兩年前,我去她的學?;斡七^,也一同在宿舍一米五的床上擁擠度過一晚,那時看到的她,是一個很清楚自己方向的人。
室友在打游戲的時候,她在圖書館,室友相約出去逛街時,她在圖書館,室友窩在冬日的被窩里時,她在圖書館。
她也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思考合群與否的問題,只是很快和隔壁宿舍的女生相約圖書館。
結果最后,那個女生還是選擇了放棄考研。我又問男朋友沒陪著你嗎,她說,很久沒聯系了,誰都靠不住的。
我們似乎都經歷過這樣一個過程,起初認為一個人就可以形成一個隊伍,有個目標在那兒,什么都不是障礙。
而后發現這路上最大的障礙竟是自己,忍不了獨自追逐終點的寂寥。
在很多個想要放棄的夜晚,真的會期待能有個人輕輕說句加油,或是一個淺淺的擁抱,能夠稍微歇一會兒充點兒電就行。
最后折騰來去不過是印證了一句,靠人不如靠己的老話。
聊到后來她問我何時回去,興許還能彼此依靠。
這句話在上個月里,我甚至想問遍所有熟悉好友有沒有來深圳的打算,為的也是那個我們最匱乏也最脆弱的“彼此依靠”。
我們都會想在別人身上期待點出什么來。
一個人時,上班路上等紅綠燈時看見一個騎單車的人撞了過馬路的行人,兩人沒有爭辯而是相視而笑。
一個人時,今天中午吃的酸菜魚湯特別好喝,點的外賣紅包遲遲找不到可以大膽分享的人。
一個人時,晚上回去下雨了沒帶傘,打的車遲遲不來,你站在雨中瑟瑟發抖。
這些一個人的時刻,悄悄流進被你裹緊的毛衣領口,無人知曉。
你期待的,是我們一同步行出門,一同談笑走過幾個紅綠燈之后各自轉身,去往自己的方向。
你期待的,是今天我很尷尬地摔了一跤,下班回去你會順便幫我買了跌打損傷藥膏,再買了菜煮好湯,共度一個簡單而真實的晚餐。
你期待的,是加班回來很晚的你,有一杯尚還溫熱的牛奶在桌前。在哪個風和日麗的周末,你想逛街就可以拉我走個上萬步。
而我的期待,也如你一般。
其實不管考研結果如何,她都對未來獨自面臨社會挑戰感到手足無措,最后的退路可能就是接受家里人的安排。
我一邊羨慕著她有著來自原生家庭的支撐,自己熬不下去之時總能有一份期待和依靠。
一邊又慶幸自己因為沒有期待和依靠而硬撐下來,能靠自己的力量離想要的生活越來越近。
當期待值降低,你總能很容易像個小孩一樣去收獲一些從前看不到的驚喜。
從前,志趣期待相投,聊天期待不冷場,旅行期待有意思,思想期待有趣,甚至期待著靈魂能夠共鳴。
就像期待雨過天晴就要有彩虹,健身就能長壽,等侯就要有回應一樣。
這些期待里面包含著太多美好,而按你期待中去發生的總是寥寥。
如果你問我最期待什么,我可能說不出多遠大的目標,不過是期待日子像現在這般狀態有條不紊地運轉下去。
說來仿佛這并不算是什么期待了,我不敢期待太多。心里一直有個目標在暗暗實現著,只要保持著就行,不著急。
因為自己想要的,并不是別人能給的。
聽到過很多類似這樣的失望:
我都這么努力了,一直表現很好,為什么升職加薪的不是我?
我這么愛他,什么都為他著想,為什么他還是要離開我?
我記得那些重要朋友的生日,可是他們為什么不記得我的?
我從小聽話懂事活成父母希望的樣子,為什么他們還是更愛哥哥?
不是所有付出和收獲都是成正比的,你只看到你從別人身上得到的不如你期待的,卻看不到你付出的是不是別人期待的呢。
你想從別人身上期待些什么,請允許別人也是。
我是顧晴梔,一個愿為喜愛的一切奮不顧身的96年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