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能開發(第8版)》
R-閱讀原文片段:
戈登描述了一個幫你有效闡述你的問題的有用模型:“我有一個問題,當你做X時導致結果Y,而我的感覺是Z。”
第一,描述你帶來問題的具體行為(X)。這有助于你在急于給出反饋時避免給出一種評價性的或者泛泛的回答的傾向。
第二,列出這些行為詳細的、可見的后果(Y)。簡單明白地告訴對方,其行為給你帶來的問題,通常是使他們發生改變的有效刺激。
第三,描述你對問題結果的感受(Z)重要的是不僅要使對方了解哪些行為妨礙了你,而且要解釋它如何通過帶給你挫折、憤怒或者不安全等感受來影響你。解釋這些感受在怎樣干擾你的工作。
我們建議你把這三步模型作為一般性的指導來使用。每個部分的順序可能會有變化,而且你不要總是使用相同的詞語。
I-拆書家講解和引導:
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通過表達意見或建議使他人發生改變。表達自己的不滿是一種典型的情況,教育兒女、指導需要改進的下屬、開導沉浸在某些事情中無法自拔的朋友……都是如此。
而當我們抱怨或提意見的時候,往往會職責對方、揣測對方動力、夸大嚴重性。這些表達方式都很難達到目的,甚至起到反作用,引發對方的戒備和反擊。因為人在遇到指責的時候,本能反應通常都是自我防御——“我沒錯,你才錯了,你們全家都錯了……”
所以也有人因為害怕惹怒對方而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
XYZ表達法是非常清晰可操作的方法,能夠較好地達到通過表達讓對方改變的目的,同時避免那些常犯的錯誤。
書中緊接著還給了幾個XYZ表達的例子:
我必須告訴你,當你在別人面前拿我的壞記性開玩笑時[行為],我是多么難堪[感受],我氣壞了,都想把你的缺點也說出來報復你[后果]。
你說6點鐘到這里,卻7點多鐘才來[行為],晚飯泡湯了,我們看演出也遲到了[后果],我感覺受到了傷害,覺得你不在乎我[感受]。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我是一個很感性、敏感,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更關注人的感受的人,而我男朋友屬于很理性,面對事情的時候,更關注事情本身的人。而我生活中因此在我們日常很多溝通中,會出現一些他的觀點我認可,但是我又很難接受他的溝通方式的情況。
例如昨晚我告訴他,我把公司里的有一個崗位空缺的信息告知了前同事A,A沒有換工作想法,但是前同事B剛好想換工作,我與AB兩位同事關系都很好,所以我就直接讓A告訴B這個崗位的空缺信息和相關情況,而沒有直接去找B。
當他聽到后第一反應就是批評我這個做法不對,A沒有意愿,那我應該直接去找B,而不應該經過A來轉達,并且他批評我的狀態讓我感覺像上司批評下屬的,而不像男女朋友在溝通。
我當時聽了后特別不高興,心里覺得哪怕是我真的做得不合適,為什么不能好好說話,弄得跟批評下屬一樣。我的情緒也一下上來了,直接描述了我不好的感受。
現在反思一下自己,面對他的批評,我的反饋其實可以做得更好,我會跟他說:當你在告訴我,我不應該通過A把崗位空缺信息轉達給B,而應該直接聯系B,我能理解你是希望我意識到換工作是個人的事情,應該直接聯系本人,我跟AB兩位同事的溝通方式上或許有點問題,但是結果卻讓我們之間產生了不愉快,讓我感覺你像是在批評下屬了。
【A2-以后我怎么用】
往后跟男朋友的溝通中,若在遇到類似情況,我會告訴他:
在我們意見不一致的時候,直接第一反應先去批判我的想法的這種行為,導致的結果很可能難以讓我更理性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甚至還會讓我們鬧得不愉快,讓感覺很受傷,很不溫暖,像是上司在批評下屬。
在我的觀念里,這種感覺不應該出現在男女朋友的相處中。這樣子的溝通方式,很容易讓我把注意力放在感受層面上,而不能更理性地去考量他給出的想法。
目標:其實類似的狀況基本每周都會發生,往后類似沖突,期望能降低到每月不超過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