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智的力量
? 心智的力量。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問前輩許多問題,比如我要不要花時間準備出國?本科畢業繼續考研好還是參加工作好?其實這背后是同一個問題:哪一條路能夠在最小的風險和和最少時間精力投入的前提下獲得盡可能多的回報?這是個沒辦法回答的問題,雖然它背后的投入產出框架很符合邏輯,但這種問題本身卻是弱心智的體現。
(如果我們用理財的思路去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是投資者首先有一個合理的投資目標,比如一定金額的收益目標、旅行目標、買房目標、教育目標等等,接著根據目標去制定理財策略,花精力去挑選符合自己策略的理財產品,承受自己能力范圍內的理財風險。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雖然前文所提到的問題符合投入產出的邏輯,但卻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我們首先應該關注目標設定,而不是實現目標要花費的時間精力。)
興趣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二、開啟自己的心智
1.起點。發現大腦能夠控制大腦(七個習慣里叫自我意識,然后用想象力控制)語言相比于思考實在是匱乏的。
2.控制自己的大腦,不再成為大腦的奴隸。美麗心靈的納什,用自己的精神戰勝自己的精神病。維克托弗蘭克,即使在極端惡劣的環境里,人們也會擁有一種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的自由。(有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是很任性,喜歡胡思亂想,集中不了注意力,我們就很苦惱怎么去集中注意力呢,怎么去控制大腦呢,我們去試驗番茄工作法,去找各種方法,其實說到底,只有我們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大腦,這些方法只不過是工具而已,控制大腦的執行者還是大腦自己)
3.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有意思的點:大腦對痛苦的健忘性保護機制,導致我們屢次犯錯誤的尷尬。這樣說來,如果某件事情記不起來,那么這件事情可能就有痛苦存在。假如我們減弱某件錯誤事情給我們造成的痛苦感覺,可能就會記得牢固一些,這可能就是興趣能讓我們學習更好的原因哈。(所以說人們強調興趣背后的生理本質是強調給大腦造成愉悅感,這種感覺相比于那些令人痛苦的東西會讓人記得更久。)豐富的想象力是強大心智的一個體現。成功 = 策略 + 重復,這個策略應當是我們怎么培養重復的興趣!
4.推遲滿足感。獲得滿足感是自己的天性,在健康、工作和學習上要十分注意控制自己的這種天性。
三、通過管理自己與時間做朋友
1.精確感知時間。事件-時間 日志。基于過程的記錄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地認識時間,形成內在和時間合拍的節奏感。
2.最好的工具是紙和筆。(思考一下,工具是表面的,內在想具體改善的問題點是什么?好記星不如爛筆頭,手寫記錄是最深刻的記錄,用以抵抗我們最頻繁的遺忘。連記錄本身都忘了。)心智開啟的起點是意識到自己可以自律,而心智發展的過程就是克服懶惰的過程。
3.開始記錄時間開銷。
4.制作時間預算。選擇重要事情去做。
5.使用列表減少失誤。
①.制作專門的下一階段任務列表。防止當前列表計劃被突如其來的想法打亂。
②.給每個任務制定一個核對列表。
③.列表一旦開始就要執行到底。
6.計劃還是不計劃?我們不是計劃著失敗,而是失敗地計劃。
計劃成功的前提是目標現實可行。凡事應該三思而后行,到底應該把什么東西思考三遍?(衡量目標可行程度,是否需要延遲實現。衡量實施策略,是否需要)
長期計劃是需要通過實踐才能習得的能力。可以從制定一周的計劃開始,慢慢延長時間。
有一些計劃是沒有必要的。有的時候要做的是比較簡單。只要做一件事兒,堅持。不愿意去的想法,那是我大腦的想法,而不應該是我的想法。(人格分裂哈哈)還有一種情況是,初始狀態下,我們往往實際上并沒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計劃,這種情況下制定計劃基本上就是空談(要做改變的時候別一開始就整花里胡哨的,比如我要騎行,我腦子里上來就計劃要去湖邊或者山地上騎行,要考慮各種因素,整的相當復雜,那騎行的樂趣在這種表面豐富上檔次的計劃中就消失殆盡了!還不如規定自己每周去周邊騎行一圈,堅持,慢慢增加難度,那高大上的騎行計劃的可行難度也就慢慢降低了!)。投資消費要拖延,要慎重。
四、開拓我們的心智
1.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體驗---試錯---觀察---閱讀。
2.擺脫經驗的局限。用心智力量擺脫自身感知局限。猴子的例子,說明邏輯思考多么重要!!!當前的川普游行事件也可見一斑!個體經驗局限:我懂,但我可能還是無法接受。。群體經驗局限,游行之類,有時候,人們的善良來自軟弱,殘暴來自恐懼。未知局限,存在與現有經驗相悖的知識。帶領他們去想去的地方,更應該帶領他們去應該去的地方。
3.提高自學能力。
①自學能力的基礎是閱讀能力。
②檢索能力是建立在熟練閱讀能力之上的閱讀能力。有效檢索。
③寫作能力在自學能力中占據重要地位。用簡潔有效樸素準確具體的文字記錄自己的知識和經驗。
④實踐能力是自學能力轉化為價值的根本。學習了基本的規則之后,不斷實踐。
⑤保持開放心態。對抗選擇性輸入(當自己對抗時,警惕一下),把自己支持的反對的模棱兩可的觀點都寫出來,反芻。
⑥了解學習的進程。上下起伏但整體趨勢上升的曲線,華爾茲。
4.正確對待老師。不要過于依賴,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5.通過改變態度改變自己的世界。可以培養一種熱愛考試的感覺,這是通行證。分辨考試重要性。提前準備。做題。補習。教。
6.耐心培養記憶力。耐心記筆記。
五、小心所謂“成功學”
1.人人都能成功你是否相信。接受資源稀缺。因為每個人手中資源不同,不會出現人人都成功的結果(但是這里的成功可能比較狹隘了,畢竟成功的定義每個人都不同)
2.成功的定義——“成功學”的核心缺陷。(古往今來,社會發展迅速,但人們對于成功的認識沒有什么太大變化,房子車子票子之類,沉迷于比較,追求高人一等,誰更牛誰就是成功。這樣的認識造成嫉妒,并且造成幸福快樂成功的感覺永世難以獲得的尷尬局面。)有人看透了一切,這其中有人選擇逃避,也有人坦然接受。運用自己的心智力量分辨那些快樂和幸福無需比較同樣可以獲得。然后把時間花在尋找甚至制造這些幸福和快樂上去。
要做的:①我做完這件事之后獲得的歡樂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才可以獲得?②標記出并優先實施那些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歡樂幸福的行動方式。
3.個案分析——"成功學"的方法缺陷。以偏概全,東施效顰故事好笑的根本原因不是效顰這個動作的失敗,二是在于東施沒認識到自己是東施,所以再多成功的案例也沒辦法說明我們跟著一樣做就能獲得一樣的成功。。單向成立。。邏輯混亂。
4.努力是應當的,無需強調。
認清接受現實:
①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生,二是運氣,三是努力,這當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無論多努力都有可能沒有機會做到富有。所以雖然每個人都需要努力,但是過分強調努力其實是很可笑的。這讓人有一種只要努力就會如何如何的誤解。
②雖然努力是必須的,但是努力不是天生的,并且和懶惰的天性相悖。
③最終的困難比想象中困難。投入精力和進步程度是一條對數曲線。
5.我是獨一無二的——最浪費時間的錯覺。
“該自卑的時候正常自卑”是“該自信的時候正常自信”的前提條件。不要把“自卑”當做負面詞匯,那只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會有自卑,當一個東西每個人都有時,出現在你身上那也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遇到麻煩的時候,我不是一個人,就會放下焦躁解決問題;遇到驚喜的時候我也不是一個人,就會放下驕傲繼續前行。不是一個人,就不會大喜大悲以至于失態。(當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那只能從你做出的事情來看。)(當所有人的心智都很成熟的時候,最能混淆視聽的媒體界是否就變成一條清流了?雖然如此,但這種時候基本只存在于假設中而不會成為現實,所以媒體仍舊是淪為某些人的工具用以混淆大眾視聽的存在。)
6.留心成功者說的話。
他們會掩蓋一些細節,會夸大付出的代價,會遺漏一些錯誤,而且他們的經驗可能就沒有用,就算有用可能放在你身上也是沒用,所以不要傻乎乎的人家成功者說什么你就信什么,認清自己,認清現實,接受平淡。那我們從哪里尋找成功經驗更好呢?答案是觀察失敗,專注于汲取教訓,而不是花時間去幸災樂禍。
7.不要相信運氣,也不要相信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相信運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運氣是一種概率,是獨立于任何人的存在,不會因為我的期望而發生變化。想辦法贏而不賭。
8.打造人脈不如打造自己。
大多數所謂友誼其實是一種交換關系。真正的友誼是心甘情愿為對方“浪費”時間。
9.關于成功學的最后一點啰嗦。
個人奮斗,夢想原本可以實現。
六、更多思考(效率低在于總是做簡單的事,規避有難度的事,根本在于懶惰!)
1.最節省時間的方法就是學習。
為了更難得的體驗,為了人生更深邃。
2.被誤解了的效率。
認識到人的能力,達不到百分之百效率的事實,所以目標不要設太高。
3.效率低的根源是回避困難。
任何任務都有簡單的一面和困難的一面。(用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做百分之二十困難的事,用剩下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做簡單的事。)
4.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是克服拖拉。
克服拖拉的有效辦法是認清任務,馬上行動,各個擊破。(記住不要痛苦!)
5.把生活節奏調整慢一點。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是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6.做個不遲到的人。
7.開源節流的建議。
睡眠打盹。家人交流。
8.不要浪費時間去證明自己。
9.最浪費時間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10.自卑是浪費時間的罪魁禍首之一。
每個人都會自卑,自卑很正常。自卑的源于比較,這個比較有可能是和別人比,也有可能是和自己別的方面比。和別人比其實沒什么好比的。和自己別的方面比,優秀的人可能更容易自卑。
①列出自己的優缺點,②猜想別人的評價,③找別人給出評價,④改掉會有傷害的缺點,放縱無關痛癢的缺點。
11.時間不一定就是金錢。
人們把時間比作金錢來說明時間的寶貴,但畢竟錢是有形的,時間是無形的,人們可以容易感知花出去的錢,但卻對花出去的時間沒有足夠的意識。所以,具體地直觀地算一算自己每一秒值多少錢可能會嚇出一身冷汗。
12.被低估了的今天。
人們以為明天的時間比今天多,其實都是24個小時。(那種以為只不過是大腦的幻覺,所以要會控制自己的大腦,并享受其中的樂趣。是的,把大腦當成一個玩具哈哈。)
七、從此時此刻開始改變
1.萬事皆可提前準備。
2.提前準備的好處。
①靈感來自于積累,積累之前先確定一個目標(雞尾酒效應)(苯環結構的發現也是基于大量研究的積累,靈感不是憑空出現)把時間當作朋友,一路前行。當時間陪伴你足夠久的時候,你的耐心就能從它那里得到回報。
②能力來自提前準備。耐心。
3.成功的核心素質是耐心。
簡單枯燥的重復。耐心來自于了解。
4.越早醒悟越好。
孩子總會抱怨時間過得太慢,這一點要及早糾正。
(混沌理論,蝴蝶效應,小的差異會最后產生巨大的差距。)
(想那么多干嘛多累啊!羅素說,很多人寧愿死也不思考。所以思考吧!!想想你想做的,想想你要怎么做,然后牽起時間的手,沒有焦慮,穩步前行。)
古之所謂豪杰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堅持很長時間很難嗎?那堅持一天呢,一周呢?
——把長長的堅持換成短短的堅持:我今天要做。不看過去,不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