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招聘中,M先生拿到了三個OFFER,最后選擇了其中一家,行業TOP20的企業。
第一怪:輪崗
剛進公司的許多年輕人都會面臨在各個崗位上輪崗的經歷,特別是作為公司作為未來管理層培養對象的入職者,基本上需要熟悉公司各個崗位的流程,于是在剛進公司的三個月甚至是半年的時間,都在輪崗,每個崗位上呆一段時間。
BUT,這個時期雖然是實習期間,也是很不安定的期間,但是,確實你找到自己定位的黃金時段。在輪崗期間可以發現自己適合與不適合的事情。可能未來你適應的崗位與你大學的專業完全不同,也可以非常契合。輪崗,也給了你第二次選擇的機會。這種機會如果有,請抓住,因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但是有些人會在輪崗之后,被調入或者選進自己不適應的部門。比如我認識的S先生,學的機械工程,但是卻因為能言善辯被調入了采購部,成為采購部的一員,但是因為不滿足于天天跑腿、端茶倒水以及看領導眼色,兩個月后便離職了,想要自己創業。直到家里投入的幾十萬打了水漂,才去找了銷售的工作,實際上也與當初的專業完全不相干,但是卻南轅北轍,與比他小好幾歲的人一起競爭。
同樣的,M先生在輪崗之后,也被調到了采購部。但是M先生并未抱怨,跟著領導到處跟供應商見面,開會,端茶倒水,各種跑腿,這個時候的M只是充當了打雜的角色,雖然工作強度不大,薪水也不低,但是M先生發現這個崗位并不符合他的發展和預期,但此時的M先生并未采取強硬離職的方法,而是通過跟領導溝通、跟人事部進行聊天,才發現,當時是采購部的領導看中了M先生的高學歷,想把他調過來沖門面,并未考慮到合適與否的問題。于是,M先生便開始跟領導商量,表示出自己的不適應與不適合,希望能夠調崗,而之前輪專業崗時的領導也正有此意,跟M溝通之后,專業部的領導直接問采購部把M先生要了回來。于是M回歸了本專業的崗位。
輪崗是發現自己適合哪里的好時機,而遇到被分配到不合適的崗位也不要著急,先適應一段時間,如果實在不合適,再找機會調崗。這個時候就要看你在輪崗時的表現了,如果在合適的崗位表現很好,是極有可能在這個崗位留下來的。
第二怪:變動是挑戰還是機遇?
相比較采購部,專業崗位時間沒那么靈活,工作強度也比較大,但是M卻很開心,因為終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兩年里,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但是M先生發現,在總部總有些局限。
后來公司突然在外地有了新的項目,要求從總部調派人手過去。但是調過去的項目經理是公司出了名的特別難搞的領導,基本上到他手底下不到幾個月就會紛紛離職或被辭退,許多人都不愿意。而且還要跨地域跑那么遠,沒人愿意,盡管項目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要高。
這個時候M自己主動提出要調派過去,因為他覺得項目上雖然辛苦,很累,但是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且與自己的職業規劃相當。于是主動請纓過去了。
新項目需要人手之間的磨合,與領導之間的磨合,之前專業崗的領導很喜歡M,但在M調到項目時也是持贊同態度的。一個人有這明確的目標,總歸好過渾渾噩噩的混日子。
于是M開啟了新項目新環境新領導的升級打怪之路。
第三怪:新環境大壓力
新項目工作量巨大,每天早上七點到晚上,甚至到凌晨。新的項目領導,典型的工作狂人,可能半夜三點多接到他的電話,要求你必須怎么怎么做,做些什么,甚至在剛躺倒床上準備睡下的時候,一個電話就讓你回到公司繼續加班干活。
無論你中間付出多少努力多少,如果結果沒有完成,就是你沒完成。項目的工作是殘酷的。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從總部調去的人已經七七八八走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的M,晚上壓力大到什么都不想做,就這么一直坐在車里,開著車窗對著天上的星星發呆。
然后客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直到項目結束。
短短的修整之后,緊接著又進入到新的項目,繼續的高強度,一樣虐人的領導。但是M都沒有任何怨言,做好手頭上的事情,在實踐中不斷的磨練自己的專業。
研究生畢業已經五年過去了,五年的時間里,M從月薪四千到現在的年薪幾十萬,從一個不起眼的采購部小職員成了項目上的經理,骨干。
在偶爾聽到同行的人提起的時候,都知道這個公司的項目上有個M先生,基本上是新項目搶著要的人,公司的領導對他也頗為稱贊。
Z先生,比M先生晚一年進公司,同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因為覺得項目太過于辛苦,就一直在總公司里,混了四年,薪水沒翻倍,職位也只是按部就班的提升,覺得生活很無趣。得知了M先生又升職加薪的消息,發微信過來問自己該怎么辦。
其實,最該問的,是我們自己問自己吧?
在別人拼搏努力的時候,我們在做什么;我們只看到了高職高新,卻沒看到別人背后異于常人的努力與拼搏。別搞得好像別人都是因為狗屎運好一樣。
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坐在那里等機遇砸在頭上的,如果牛頓沒有前期的知識儲備和積累,被蘋果砸死了也想不到萬有引力。而你的成功背后,也是需要付出自律、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