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時,同時讀完兩本書: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和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對比兩本書讀完給自己帶來的思想沖擊,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先說《解憂雜貨店》,選擇讀這本書,是源于帶著辦公室里的年輕老師一起讀書的初衷,因考慮到要讓大家都能饒有興趣的共讀完一本書,所以和語文老師們商討后選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我們參與讀書活動的18個人,都在四五天的時間里順利讀完。這本書,文字淺淺淡淡,真誠溫暖,沒有任何矯揉造作的成分。整個故事巧妙的構思,眾多雜亂的、看似毫無關聯的、穿越時空的事件,在東野的筆下有序的呈現,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浪矢雜貨店和丸光園,過去未來,前因后果,一點點交叉,一點點連接,可見作者對故事的架構能力可謂是鬼斧神工。浪矢老人認真對待每一封咨詢的信件,每一個問題被絲絲入扣的解答,都是本書的亮點。書中四個故事都充斥著悲傷,但又最終被溫柔以待,也許這本書傳遞的就是這樣的一種力量。從這些角度來說,這本書有著它的優點,可是我讀完后,卻遲遲擺脫不了一種不過如此的無力感。
再說《百年孤獨》,在年輕時,曾兩次嘗試閱讀這本書,都因故事晦澀難懂而中途放棄。再次閱讀,決心讀完、讀懂。兒子跟我說,讀懂《百年孤獨》,要了解作者馬爾克斯的寫作風格、要了解他的民族氣質、文化特征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用時一個月,終于細細的讀完這本匯集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的文學巨著。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描寫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物離奇經歷,以及馬孔多小鎮100多年的興衰。所謂孤獨,是一種不能掌握自身命運而產生的絕望、冷漠和疏遠感,孤獨造就的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的現象,旨在引起公眾思考“百年孤獨”的根本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撥弄的正確途徑。魔幻現實主義手法是《百年孤獨》最大的藝術特征,光怪陸離的幻想、撲朔迷離的奇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生活與源于神話源于傳說的幻想自然的結合。《百年孤獨》的經典之處,就在于作者把加勒比海岸的神話傳說、吉普賽的文化傳統、宗教意識及迷信落后的奇思異想融為一爐,最終真實的刻畫出哥倫比亞的歷史現狀和文化的混雜性。拉丁美洲各國自19世紀初,外有帝國主義,內有封建專制獨裁,這一內一外的兩大禍害帶來經濟上長期的貧困和文化上長期的落后——多少人出生了,又死去了,這塊土地卻幾乎永遠沉陷在貧困和愚昧的惡性循環中。《百年孤獨》描寫的就是這段百年停滯不前、循環往復的歷史,表達了想打破這種循環和停滯的強烈愿望。所以作者最終讓有尾巴的小孩被螞蟻吃的連一點渣也不剩,這意味著馬爾克斯給百年孤獨與循環判了死刑。這本書與拉丁美洲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有關,兒子說的很對,只有在了解拉美大陸的苦難歷史后,我們才能理解《百年孤獨》中蘊含的深刻哲學思想,才能知道馬爾克斯是在借馬孔多這個虛構的小鎮來影射整個拉丁美洲的孤獨,血脈傳承百年,孤獨也蔓延百年!
《解憂雜貨店》以故事情節為驅動力,促使讀者為了追逐情節,在閱讀時一路狂奔。猶如高速開車會忽略路邊美麗的景致一般,文本中許多細節會被忽略,讀者追逐到故事的結尾時,腦海中只剩下故事的輪廓,再不會去細品作品的細節和內涵。流行小說猶如美味的快餐,可以果腹卻無營養可言。
《百年孤獨》仿佛在刻意消解讀者對懸念的追逐,情節描述乏味犯困,迫使讀者不由自主的想去探尋故事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在探尋的過程中,會看到作者的匠心獨具,會了解到經典蘊含的深厚文化積淀。
追逐情節和追逐故事背后的深刻,對思想的觸動是不一樣的。前者只能通過劇情給人一種精神享受,后者會讓人在閱讀中領略到更多的東西,可以提升個人的修養和情懷。我判斷一本好書的標準很簡單,讀的時候,它會使我一下子安靜下來,讀完之后,會因在思想上的收獲心滿意足,會感覺它拓寬了我的精神世界,會在內心產生一些篤定的力量,這樣的書,我才視之為值得一讀。
雖說讀書開卷有益,但我只想在有限的時間里追逐我認為值得一讀的書籍。接下來要讀的大部頭,會給我帶來什么收獲呢?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