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觀摩完紙牌屋第二季的時候,我終于忍不住去瞻仰了英文版的紙牌屋。從頭到尾一周看完,直接爽了個夠。然后不得不承認,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會更加喜歡二次創作的美版紙牌屋,美國編劇進行的改編對我來說,絕對取得上是成功的。
更加快的節奏,陰謀和陽謀得交替使用,作為優秀的獵人永遠不在自己出手的前一秒,讓對手察覺意圖,直到自己給予其致命一擊。美版的紙牌屋的編劇強大到讓人令人發指,再加上影帝凱文·史派西神級般的演技,兩者的完美契合令人嘆為觀止。
原小說擁有三部曲《紙牌屋》《玩轉國王》《最后一章》,我有能力讀過原版小說的朋友用精彩絕倫來形容整部小說。整個故事屬于簡單緊湊又跌宕起伏。因為英國政局與美國不同的關系,所以相對來說沒有美劇改編之后的那么多花花腸子,但是其手段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整個英劇對小說沒有太大的改編,屬于直接把經典的小說搬上電視熒幕,而美版因為國情不同,除了整個構架與原著相同,其中情節都屬于原創環節。
所以雖然我對編劇吹了很多,但是美劇中相當多的情節都有著極其嚴重的硬傷,不過看的過癮,不用細想的觀眾,當然爽過才是最重要吧,兩個節奏感完全不同,和兩部劇所處的年代有很大關系。現代的快節奏已經很難使大多數人習慣英國的迷你劇,那種輕松寫意,而又寓意滿滿的風格。美劇的快、爽、狠才會讓人在一天的忙碌之后能得到充分消遣。
美劇最大賣點來自于凱文·史派西,雖然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只是一個相對于大影帝小小的頭銜而已。但是起碼也說明了這部劇中塑造的總統下木形象的成功。特別是每次到劇情有重大BUG看不太下去的時候,看看凱文的一舉一動,就完全放棄了棄劇的想法。
凱文在整個劇中給人最重要的感覺就是張力十足。第一季第一集中親手讓被撞傷的小狗安樂死時,面對觀眾說出哪些狠心的話語,那畫面詮釋的令人相信,如果成功是毀滅全人類,下木也絕對會不折手段,毫不留情的執行。
相比較來說不管從名氣還是演技上都比大影帝差了一截,不過他勝在劇情的全力為他服務,因為是迷你劇其他人和許多情節都沒有得到更多展開,這樣使得觀眾看完劇之后印象最深的一定是男主角。
不同于英版,看完美版的觀眾,很多人會選擇的喜愛女主角喜愛克萊爾,總統助手道格或者華爾街lobbyist(我認為翻譯說客或者游說不準確)雷米等等人物,鋪開來之后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故事。這恰恰弱化了紙牌屋這部劇主要對男主角的詮釋。但是也無可奈何,觀眾更愛看各種花式八卦的出現也是人之常情。
紙牌屋美版和英版中雙方各個階段的對手都各有不同,和兩國體制有很大關系。相比較而言,英版除了第一季過于強大領導力的首相之外,之后的國王和歐洲其他國家都較為輕松解決,大大減少了男主角走投無路,身在懸崖邊,需要依靠天賦來打破常規的機會,有點類似于曹操那種陽謀為主,陰謀為輔的情況。
美版中下木的敵人就強大、復雜而又危險性很多。下木類似于劉備,在不出手致命之前都不斷隱忍自己,隱其志但不斷嘗試,直到出現了絕佳的機會。
第一個對手沃克是非常具有政治天賦,而又官場羈絆不深的政治新人明星,有點類似于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其自身新人的面貌,背后大金主的支持加上官場老將下木的保駕護航。使得他在大選和執政時期大多一帆風順。但是錯誤地評估下木的實力和野心絕對是他最大的錯誤。即使在下木出手致命一擊的時候,他也有機會與其同歸于盡,但是被下木讀準的軟弱最后使他俯首稱臣。
第二個對手兩院的反對者和競選總統對手們都各自擁有屬于自己的弱點,即使優勢占盡時候都不能給予致命的一擊,使得下木把戰線拖長,通過不斷試探和總結之后,被下木抓住了其小辮子,最終只能敗于下木手中。這一套太極拳的反復使用,看似危險重重,但一切都掌握在下木的手心之中。
第三個對手克萊爾,下木最親密的合作者也同樣是最強大的敵人。和沃克一樣,明面上的敵人再如何看上去強大,也抵不過自己人背后放冷槍來的致命。第一季中出軌,第二季中拖后腿,第三季中徹底決裂,第四季中戰勝下木。深深地讓觀眾感受到了塑造出來的下木強大到如此地步才能躲過每一次難關。
塑造出豐滿的對手來反襯主人公實力和劇情的推進美版的明顯強于英版。
另一項美版所獨有的而對于英版的又一大優勢所在:大數據分析。Netflix在下決定投資翻拍《紙牌屋》前至少做了兩件與大數據分析緊密相關的事。挑選演員和播放形式。
美版的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選擇,都是通過大數據分析之后再一一來預約明星們檔期之后才確認下來的,當然男主角凱文并不在其中,因為原來這部劇就是屬于他的,netflix只是看準機會選擇了投資合作而已。一次性的播出,也讓整部劇沒有英版那時候追劇的人們如此勞心勞力,真正做到了觀眾和出版方的雙贏局面。
借鑒莎士比亞的第四面墻手法,美版紙牌屋用的簡直是爐火純青。弗蘭克跟理查德三世以及埃古一樣,是一個討喜的惡棍。
通過打破了第四堵墻:讓下木和觀眾的交流,使得不管他犯下怎樣的罪責并實施了怎樣的謀殺,都讓我們覺得自己身處他的包圍圈內,就像是他的同伙一樣。大大減少了使用陰謀手段所帶來觀眾對其的反感(否則一些沒有經驗年輕人心理壓力太大看不下去了,第四面墻是一個很好緩解壓力的出口)。
下木還會嘲笑他們周遭的傻瓜們,而我們并不想趟這趟混水,對吧?如果我們身處當時情景,沒有狠下心來做相同的舉動“我們不禁會認同他的做法——因為不這樣做,我們就會與傻子為伍了。”
未來:第五季美版將最大區別于英版,完全跳出小說的框架,開始屬于自己的0-1的創作,到底是英版的安份收尾,給觀眾自己無限遐想,還是美版的追求無限,開拓出一條只屬于自己的道路。雙方的孰優孰劣我們等新的一季紙牌屋見分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