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斷舍離?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
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
還記得那個一個杯子就可以用一輩子的年代嗎?忽然就來到了這個躁動的年代,什么都講究新,什么都講究快。對物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到時常迷失了自己。
對,我說的是迷失自己。
時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你出去旅行都買了什么?”“記不清了,反正買了好多。”
“你怎么月月光,錢都花哪去了?”“我也不知道呢。”
“你去年不是也買了一個?”“早換了一個了。”
諸如此類的,比比皆是。其實大多都不知道自己在買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買,是為了別人買,別人的艷羨的眼光,別人審美的體現。舍不得扔,是也許有一天還會用到吧,即使已經兩三年碰也沒碰過。于是日復一日。
打開抽屜,發現抽屜里的小物件越來越多,一年到頭能用到的沒幾樣。打開衣柜,衣服越堆越多,卻怎么配都還差那么一件。打開家門,雜物越來越多,還需要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來供養它們。
從斷舍離開始,我扔掉了一年都沒有穿過的衣服;處理掉了一年都沒有用過的物件;把相同功能的東西都化繁為簡;把早不看了的書整理送人...
就這樣,我迎來了我的輕奢生活。那輕奢又是什么?
我不再迷戀“新”的東西,慢慢的,修復出現在我的生活里。一個喜歡的茶壺的摔碎了,我想起了金繕。
我不再追求量,更在乎質,于是我入手了一支我想用至少十年的筆。就這樣,我的筆筒里,只剩了一支鉛筆,一支水筆與一支毛筆。
我不再欣賞華而不實的衣服,慢慢的,夏天鐘愛棉麻,冬天只愛羊絨,舒服,讓自己更能欣賞看淡這個繁華世界。
享受這份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