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中有這么一幕,可以說是西游記中最感人鏡頭,也就是李世民送唐僧取經出發的時候。
鳳蕭蕭兮長安,寒瑟瑟兮渭水,李世民緊緊握住三藏的手說:“御弟此去西天,山高水長,不知幾時可歸還?”
三藏根據總路程十萬八千里和平時的配速,給出了答復:“只在三年,徑回上國。”
李世民知道:唐僧這次出國留學,在路上也好,到了西天極樂世界也罷,都可能遇到很多誘惑或是機會,他能否堅持信念抵達,到達后能否回來都是變數,因為出國留學者,不回來的例子有太多,更有甚者鼓吹國外的空氣都是甜的。
更何況古人沒有電話,沒有微信,書信是那么的不便,每一次別離都可能是最后的相見。
李世民有著萬般的不舍,唐玄奘是大唐中華不可多得的高僧,二人也甚是投緣。為了表達心中的心情,李世民在地上輕輕抓了一撮土,放進了酒杯,親自舉杯敬三藏,“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撮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唐僧自幼出家,從不飲酒,但這一次,他沒有,他也無法拒絕,徑直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一切都在酒里。這是一個承諾,這是一個相約,這更是他對故鄉的愛,對生他養他的土地愛的深沉。
不過鹽歸正傳,我們今天要問的是是唐僧預期要三年完成的取經項目為什么用了十四年?
能夠預測未來的觀音大師也是這么說的,觀音在出發前告訴負責迎接取經人的金頂大仙,“取經人約莫二三年間,或可致此”。也就是觀音說,取經人大概兩三年就能到。這金頂大仙的鴿子被放的,說兩三年到,結果十四年才到。這事擱現在,必須拉黑。
那么唐僧和觀音都認為三年之內可以完成取經任務,為什么最終卻實際花費了十四年?
觀音知過去曉未來,那么他為什么撒這個謊呢?據非嚴謹推理,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觀音作為取經任務的責任領導,他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他要招到一個愿意去完成取經任務的執行者,必須把任務簡單化。不然的話如果直接說需要十四年,那么很可能就沒人去了。
就像甲方外包任務,他們肯定說這個項目簡單好做,隱藏其中的坑,這樣就可以把工期縮短,把價格盡量壓低。
就像領導派一個任務,如果直言其艱巨性。一下子就把團隊成員嚇住了,那可能就沒人敢接,因為接了做不好啊。公司內部員工大都傾向于找活簡單有存在感刷體現的好任務,如果說是一個周期長,而且不容易搞出名堂的項目,這坑沒人愿意跳。
二、取經項目能否順利開展,首先要得到李世民的支持。
為了讓李世民支持取經,觀音策劃了一整個故事。首先讓李世民去了一趟閻王殿,后來又給了二十年陽壽。讓其修建寺廟,通過佛法超度那些魂靈,超度魂靈需要大乘佛法。
這才有了李世民支持唐僧取經的故事,如果觀音放出的消息是需要十四年,李世民一估算來回要二十八年,這個日子他還盼得到嘛?這樣的話李世民就會對取經項目失去興趣,可能不支持唐僧取經了。
三、實際上觀音并不希望這么快結束取經工程,因為這是他要對如來交代的事。
如來反復強調經不可輕取,因為取經花費的時間越長,遇到的磨難越多,付出的代價越大。越是從側面能夠說明經書的重要性,大家才會珍惜。所以觀音最后一算發現不夠81難,那必須再湊一難。硬生生把唐僧師徒摔倒通天河里。
所以知曉未來的觀音知道取經需要十幾年,但還是要說需要二三年。
但是為什么唐僧也評估僅需要三年呢? 為什么他的預估與實際相差那么大?
唐僧自幼精通算數,總路程十萬八千里,來回就是十萬八千公里,馬的速度為一百公里每天,一年就可以行走有三萬六千五百公里,三年剛好打個來回,不用計算器,他憑借心算就得到了結果。
但是打敗他的不是無鞋而是天真。他萬萬沒有想到:
一、路上經過任何一個國家的時候,通關文牒的時候需要蓋章,每次去找領導蓋章,他們都不在?。【鸵驗樯w章耽誤了太多時間。
寶象國那一回去了不僅沒有給蓋章,還被變成了老虎,因為沒有身份證,都沒法證明自己不是老虎。
二、道教敵對勢力的阻攔。唐僧去取經宣傳佛法,作為道教的他們是不愿意的,他們極力反對和阻攔,所以路上有很多道士出來阻攔,甚至想謀害唐僧。
唐僧萬萬沒有想到敵人的力量這么強大,光獨角兕大王那一回,孫悟空搬了多少救兵都搞不定。因為道教勢力的阻攔也花費了很多時間。
三、佛教同事的不配合。唐僧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同事竟然會出來公然阻攔。舉個例子:黃眉老怪假扮成如來佛祖在小雷音寺對唐僧團隊大家阻攔,更言稱要自己上西天取經,唐僧被抓怎么都無法逃脫。
直到彌勒佛看到孫悟空不是黃眉老怪的對手,這他才放心了,然后笑呵呵出來救場。因為彌勒佛作為未來佛祖等著接班,但唐僧的勢力和地位卻越來越高,這時同事出來阻攔也就正常了。
四、不可知妖怪和事件的出現,計劃趕不上變化。唐僧在評估時間的時候,沒有考慮到未知事件可能會耽誤取經進程。
三打白骨精,樹精等一些無名妖怪的出現耽誤了唐僧的進程。在女兒國那一回賞國寶也是花了很多時間的?。?/p>
所以唐僧預估錯了時間,取經實際花費了十四年的時間,但他歷盡千辛萬苦,堅持到底,終于修成正果。
后來西方一個叫墨菲的人提出了類似的理論: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三藏后來說,你早告訴我啊。“我還是太年輕了。Too Young Too Simple!怪不得我每次擔心被妖怪抓走的時候,最后果然被妖怪抓走啦。”
作者介紹:王建設,一個把西游記切開讀給你看的讀書人,一年讀書50本+,寫字10萬+;微信公眾號:王建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