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不少市民吃油膩食物增多,給胃腸道帶來一定負擔,節后減負補充粗糧成了很多人的選擇。但也有一些讀者擔心“脾胃虛寒的體質,是不是就不適合吃薏仁和蕎麥呢?”“消化不良,是不是更適合小米和大黃米這類比較柔軟的雜糧?”“兒童能吃雜糧嗎?怎么判斷孩子吃了雜糧之后能正常消化吸收呢?”今天我們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范志紅博士解答讀者關心的吃雜糧的問題。
吃雜糧粥可以加很多食材,比如糙米、小米、大黃米、薏仁、燕麥、大麥、蕎麥等,但我查資料說薏仁、蕎麥都屬于偏寒的食物,我屬脾胃虛寒的體質,是不是就不適合吃薏仁和蕎麥呢?
薏仁和蕎麥并非人人適合,部分人吃薏仁可能胃不舒服,要注意身體的反應,不要因為傳說薏米“美白”就一窩蜂地吃,甚至胃腸不舒服還
要吃。蕎麥適合高血脂高
血壓和糖尿病患者,但也不適合消化不良者。大麥和小麥粒(麥仁)也不是人人適合,對面筋蛋白過敏的人,以及容易脹氣的人,最好不要用。
雜糧品種繁多,食材選擇一定要因人而異,有不舒服情況就要趕緊換食材。
我消化不良,又怕涼,容易拉肚子,吃點硬東西胃里還不舒服。是不是更適合吃小米和大黃米這類比較柔軟的雜糧?
沒錯。您這種身體狀況,不妨把小米和大黃米混合煮粥吃,又好煮,又好喝。可以配合發酵的面食。喝幾天,細致感受一下身體的反應就明白是否合適了。
我家小朋友五歲半。家里的主食基本以雜糧為主,尤其是糙米、小米、燕麥,幾乎只要在家吃飯,我們一家三口都吃這些食材。平時吃面包也是自己做的全麥面包,會不會影響小朋友和成人對鐵質的吸收?
糙米、小米和燕麥這些都是營養價值很好的食材。雖然全谷類含有植酸,它會讓鐵吸收率低一點,但是因為這些雜糧本身的鐵含量比白米高幾倍,只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身體得到鐵的總量其實是更多的,有利于預防貧血。做面包發酵過程會讓大部分植酸分解,吸收率提升。
您家小朋友已經5歲了,咀嚼和消化能力應當都沒有問題了。關鍵是除了雜糧之外,要把魚、肉、蛋、奶、豆制品都吃夠,這樣就足夠供應多種礦物質了。紅肉中的鐵元素吸收,是不會受到雜糧影響的。
我體質氣滯血瘀,以前有痛經(加強鍛煉后已好轉),吃什么粗糧比較好?感覺每次吃粗糧容易放臭屁,不知道這個是正常現象么?
每個人消化吸收能力不同,雜糧品種很多要合理選擇。您說吃了粗糧產氣,估計吃的是紅薯、紫薯、玉米之類,或是加了黃豆、黑豆等,不太適合您的胃腸狀況。
吃雜糧后產氣增加,說明您的消化能力比較差。建議改成小米、大黃米、糙米、紫糯米、蓮子之類,加點泡軟的紅小豆,再加紅棗、桂圓等配料,美味又好消化。以后 吃紅薯時,建議和大米配合食用。比如大米粥里放些紅薯塊,或者先吃半碗米飯再吃一小塊紅薯,這樣就不至于明顯感覺不適了。
我想給孩子加點雜糧主食,又擔心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怎么判斷孩子吃了雜糧之后是否能正常消化吸收呢?
判斷孩子吃了雜糧之后是否健康很簡單。如果孩子食欲正常、排泄正常、臉色紅潤、歡蹦亂跳、眼睛有神、不愛生病,身高體重也都在正常范圍中,而且全身各處看不出有贅肉和松弛,就說明吃雜糧沒有帶來不良影響,孩子還變得更結實更健康了。
北歐等國家的實踐證明,孩子從小開始吃部分全谷雜糧,能夠有效預防肥胖,體能也更好。古代沒有精磨機器,幼兒斷了奶就吃煮到軟爛的五谷雜糧為主食,也是能夠正常成長的,并不存在不全部吃白米白面孩子就長不好的問題。
如果確實有營養不良現象,那么會看到孩子面色萎黃、精神萎靡、眼睛無神、體力下降、脹氣或腹瀉。如果出現這些情況,確認是飲食造成
的,就要考慮降低雜糧比
例,特別是要調換品種,并選擇容易消化的烹調加工方法。當然,這些問題并不一定是因為雜糧造成的,最好考慮看看醫生,采取一些改善消化的醫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