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批判性思維
我一直都是個很迷信權威的人,除了懶以外,我想很大一部分是國內的填鴨式教育造成的。不要問為什么,也不需要知道為什么,反正只要聽老師的話,按部就班的上課寫作業復習考試,就能考上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學。我恰好就是老師喜歡的那種聽話的小孩,而且不知道是幸運還是倒霉,我聽老師的話還真的學的不錯,導致我更加迷信權威,沒辦法獨立思考。知乎剛剛興起的時候,我超沉迷收藏各種“大大”,覺得他們說的都對、都好,照著做好像就能成功。當然,因為拖延癥,收藏夾里300多個我哪個也沒試過。現在知乎“神話”崩塌,各種大大被扒皮爆料,再回頭看看自己的收藏夾簡直辣眼睛……
上大學的時候有一門課叫“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當時被我當成不重要的非專業課糊弄過去了,現在簡直就是悔青腸子。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有效的篩選信息,這些在各個公號里一遍遍出現的內容都是當年課上講過的,我卻沒好好珍惜。今年打算在coursera上找一個關于批判性思維的課程,好好上完。
2 關鍵細節
看到這個想起來一個很賤的事。澳洲這邊的電臺賣廣告,會在廣告詞后面飛快地、小小聲地加一句“Terms and conditions apply”,有時候甚至簡化成“T and C apply”, 有的還再加上一句“please check our website for details”。語速相當于VOA快5倍,或是相聲貫口二倍速。其實就是免責聲明:你要是沒聽清這些優惠甩賣都是有條件的,產生任何問題,我們可是不負責喲~
最近一次中招是年初我們醫院搞員工福利,聯系外面的中介公司辦健身卡,是那種全悉尼跨區好多不同健身房游泳池都可以去的通卡。宣傳的重點當然就是便宜好用經濟實惠,然而關于退卡的事宜卻放在最后“FAQ”的無數小問題里面。等我申請退卡的時候才告訴我,會員不滿一年要退卡要交手續費,最后花了200多刀退掉了……真是花錢買教訓。
3 樂觀偏見
我覺得人的天性就是偏聽偏信,就是愛聽自己喜歡聽的,就像我們天生就愛高熱量食品一樣。我愛吃巧克力,剛好我追的幾個健身號也說吃巧克力好,甚至有利于減肥,簡直開心爆炸。然后就自動屏蔽其中的限制條件:要吃黑巧克力;要吃高質量的巧克力而不是充滿代可可脂的劣質貨;最重要的一條是限量,每天只能吃那么一點點巧克力。其實這些才是重要的信息,但是因為我們的樂觀偏見,只想聽自己想聽的看自己想看的知道自己想知道的,那些重要的細節就被忽略掉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批判性思維,問問自己,是這樣么?真的就想我想的這么簡單這么順利這么和我心意?
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都有這個弊端,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小圈子,把不喜歡的人拉黑就再也不用看見那些和我們意見不一樣讓我們不喜歡的話了。最近那個“辱母案”,微博絕大部分都是譴責高利貸不得好死、公檢法系統腐敗。我一直關注的一個大V,她一開始就從一個銀行從業者的角度出發,分析民間借貸和民營中小企業的關系:固然女企業家很可憐,然而她去接高利貸確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而她選擇高利貸而不是正規銀行貸款很可能是因為她的企業和她個人的征信已經爛到爆。這話一出來,好多人叫喊著脫粉取關。先不說取關還得高調喊出來這事兒有多蛋疼,就因為大V沒隨大流反而冷靜理智地挑出來這就是借高利貸的下場而取關,簡直就是閉關鎖國、井底之蛙。
一點感想:今天的晨讀材料結合得都很緊密,不像前幾天都是三個不同話題的材料,今天這三個題目完全可以結合起來看,一起服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