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天道如弓? 損補唯平
(原第77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注解】
1、損:減少。這里引申為愿意給予之心。
2、人之道:社會的法則。這里引申為大眾的習慣、習性。
【釋義】
天道的運行,就如同人拉弓:拉弓者在上往下射就需要抑弓向下,在下往上射就需要舉弓向上;如果目標近則松弦減力,如果目標遠則加大弦之張力。天道運行恰到好處,不浪費一絲多余的力氣。人們的做法則恰恰相反,過度追求真實需要之外的東西。誰能夠豐盛到可以供奉給天呢?只有道才能夠做到。所以圣人為奉天、為集體意識需要而做故不恃,為奉天而成故不居功,為奉天故不欲。這種意識行為,就是真正賢的表現。
【釋意】
天之道,就是平衡,沖氣以為和。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因為上天有好生之德,故會用自己的余力來補萬事萬物的不足,讓更多生命繼續體驗與發展。誰學會像天一樣的做事方式,誰就可以更多地給予萬事萬物,支持更多生命綻放自我,誰就符合天道,就是在替天行道;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就是圣人。
為何圣人可以做到?因為其不占有。天之道,“莫之令而自均”,就是要給予的恰到好處,給予的正是對方所需要的,這就要具備“慈”的特性,可以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雪中送炭更符合道。圣人說天下皆是我的,只有圣人才有這種胸懷。圣人能夠以天下奉天下,有余奉天下,以道奉天下,最終天下會還給他,天永遠不欠人。
一個人如何快速,直接地進入富足的狀態?給予是全部的秘密。當一個人在“我是”、“我有”的狀態中就已經是富足的,才會有給的意識與能力。有形的物質足了,德氣則有余,將有余的物質變成無形的德,又隨時可以兌換為富足。圣人的財富,更多的是意識和思想,是無形的,如淵一樣,用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