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津武鄭韓
一天我在公交車上遇到一個腿有殘疾的女孩上了車,看樣子二十多歲,她的身體有明顯的傾斜,走路一瘸一瘸的,車上人很多,我坐在后面,我以為前面會有人給她讓座,就沒有再注意。結果走了兩站后,有人下車,我才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孩還在站著,雙手摟著把桿,歪著身子很吃力的樣子,皺著眉頭。旁邊坐著幾個年輕人低頭看著手機,還有幾個姑娘在說笑,好像沒有看沒到身邊站著一個殘疾女孩。
我馬上站來準備叫那個女孩過來坐下,可是我剛站起有個女士立刻快速坐下了我讓開的座,我對殘疾女孩喊了一聲,你過來坐我這,聽我這樣一喊,剛坐下的女士不好意思的站了起來。殘疾女孩慢慢擠過來,很安靜的坐下,沒有道謝,也沒有給你笑臉,拿出手機低頭看著。我認為這并沒有什么,是我應該做的事。
現(xiàn)在讓個座位怎么這樣難?
關于讓座的問題我認為,如果我遇到老人、殘疾人、孕婦上車而剛好在旁邊的話,一般都會選擇讓座。但也有情況除外,比如有些老人體格比較健壯,身體很好,沒有絲毫的病狀,也就沒有必要讓座。
這趟車有許多年輕人在座位上,為什么都不讓?關于公交車上不讓座的新聞已經(jīng)爭論了很久,媒體也常報道,通常都是不讓座的年輕人挨說挨罵甚至挨揍的報道,輿論導向也存在偏激。因不給老人讓座,老人還動手打人,在網(wǎng)絡上炒得很熱,最終讓座的事情也沒有一個共同的認可。
許多人認為我就不讓座,這是我的權利,別人不能干涉,不能綁架道德。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讓座反應出的是社會進步,是社會風氣,是社會道德。體現(xiàn)了國人的素質(zhì)反映的是國家穩(wěn)定和諧。
給老人讓座問題,我認為大多數(shù)老人都比較通情達理的,我發(fā)現(xiàn)許多老人你讓了座他也會坐,還客氣的跟你說,別客氣,我身體好不用坐,謝謝你了。
不可否認,有少數(shù)老年人為老不尊,不講道德。這不能全盤否定老年人,好人還是大多數(shù)的?,F(xiàn)在社會風氣普遍不好這是事實。年輕人也有不少人缺乏道德,不講理的情況也時常發(fā)生,如:校園打架,女孩群毆,到在英雄塑像頭上拍照侮辱英雄,等公交車不排隊亂擠,從汽車內(nèi)往外扔東西,破壞公共設施,私家車亂停亂放,不遵守公共秩序等等社會亂相比比皆是。
我認為把自己管好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為一件壞事你就,以暴制暴,以惡制惡。聽到有老人不給讓座還打人,以后自己對所有老人都不讓座了,這就錯了。誰家都有老人都是壞人嗎?實際上有這種思想的人是缺乏素養(yǎng),是極度自私的表現(xiàn)。不給老人讓座,是素養(yǎng)問題,這和家庭教育有關,也和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有關。
讓座雖然是小事,卻反映出社會大問題。一個有素養(yǎng)的人不會因為某些事件的發(fā)生就全盤否定;有素養(yǎng)的人會自律自己;有素養(yǎng)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有素養(yǎng)的人,富有同情心。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素養(yǎng)個人。
希望我們都媒體今后的新聞報道盡量客觀一些,全面一些,少一些偏激,掌握好輿論導向,多宣傳一些提高人們社會素養(yǎng)的新聞。
做好自己,從自己做起,大家的素養(yǎng)提高了,社會風氣自然會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