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瓦爾登湖》是一本讀不進的書,那是我們很難沉下心。
眾聲喧嘩,卻很難聽到內心的心聲,更別提那一湖蕩漾的湖水。
梭羅用兩年時間獨居瓦爾登湖畔,遠離喧囂,自由生活,《瓦爾登湖》是他所見、所聞和所思的記錄。
海子去世的時候,隨身帶了4本書,其中就有美國人梭羅寫的這本隱逸之作《瓦爾登湖》。大概梭羅在瓦爾登湖離群索居的生活,與海子喂馬劈柴周游世界的理想有所相似吧。
梭羅在瓦爾湖旁,搭建一座小木屋,悠然生活,那座小木屋并不需要花很多錢。
很多時候,我們拋不開世俗,離群索居,去到瓦爾登湖旁搭一座小木屋,卻可以在心中搭建一座瓦爾登湖,去找那一座隱居的瓦爾登湖。
?1.
其實,我們的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東西。就像出門旅行的人,如果東西帶的太多,會比輕裝上陣來得累。
梭羅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太多的物質膨脹,反而讓人身心俱疲。絕大多數的奢侈品,以及許多所謂的使生活舒適的物品,不僅不是必不可缺的,而且還極大地有礙人類的進步。就奢侈和舒適來說,最聰明的人的生活,甚至比窮人過得還簡單、樸素。
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中就提到,在追求虛假快樂的人中,他們以為穿的衣服高級,自己也就越高級。在這一點上,他們犯了雙重錯誤:認為身上穿的衣服高級并認為自己高級,都是騙自己。
你是否也有常常對著一柜子衣服無從選擇,還覺得自己無衣可穿。生活中,我們其實犯不著千辛萬苦求新,無論衣服還是朋友,把舊的翻新,回到它們中去,一個人越能夠放棄一些東西,越是富有。
2.
我們總是忽視生活。
梭羅在《瓦爾登湖》提到,既然從一個中心可以畫出好多半徑來,生活方式也有好多好多的。
別人的買房買車,不一定就是你的生活方式。人們贊賞并被認為成功的生活,也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種罷了。我們干嘛要夸大一種生活,貶低另一種生活呢?
春夏秋冬、走獸飛禽,自然給予的饋贈于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能盡情的欣賞自然的美景,不管有錢沒錢,然而很多人卻忘了生活在生活的本質之中,匆匆趕路,來不及欣賞生活本身。萬物未變,是我們變了。
在十月份的瓦爾湖邊,梭羅到河邊的草地里摘葡萄,摘下來的那一串串葡萄是因為其美麗和芬芳,而不是因為可以用作食物而珍貴。本身的美麗已經超過了它的功能。萬物都是美的,我們卻只意識到了它功能的作用,而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
所謂的幸福,梭羅認為再沒有比自由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幸福的了。水天相接,美好的終極。廣闊的世界,孑然一人,多么奇妙的組合。
3.
沒有什么比自由更可貴。
人生來自由,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容易被一套房子套住自由,套住對生活的想象。房子和車子成為談話的正題,詩和遠方成了一個笑話。
我們總是想掙更多的錢,過上更好的生活,急于求成,鋌而走險,其實最好的歲月是在當下。梭羅在書中就提到,很多人花了一個人的生命中最寶貴的一部分來賺錢,為了在最不寶貴的一部分時間里享受一點可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