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類最害怕的事是上臺當眾演講,其次才是死亡。你在眾目睽睽下敢自如講話嗎?你近期為什么事慌張過嗎?你如何解決自己的慌張?
我們了解基因的強大,似乎基因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我們如何努力都斗不過強大的基因。但人是復雜的,后天的力量和理性的力量是強大的,在人的行為管理上大有作為。
同卵雙胞胎的基因完全相同,在母體內的胚胎環境也相同,但成長過程中卻各有差異,且隨著年齡和成長環境的改變,差異越來越大。
想一想你身邊有哪些雙胞胎,性格和思維方式差別較大的例子。
我有一個當老師的同學,大學剛畢業去一所中學實習,給學生講課時,本來想用黑板擦擦黑板,結果因為緊張,卻在自己臉上拼命擦拭,臺下學生哄堂大笑。
每個人都會慌張,這個過程里面有三個關鍵詞:情境、意識、慌張。情境產生意識,意識導致內分泌發生變化,表現在行為上就是慌張。
人之所以慌張,因為身體分泌了太多的“去甲腎上腺素”。去甲分泌適當,會刺激我們大腦,讓我們處于一種昂揚狀態,有助于改善我們的工作效率。去甲分泌過多,會導致我們慌張。此刻自己或別人勸導若方法不當,可能會誘導分泌出更多的去甲,頭腦死機,一片空白。
控制去甲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深呼吸。除此之外,還有兩種方法:一個治標,一個治本。
1、有的人在遇到緊張時,會使勁捏手指,給自己疼的感覺,這種感覺沖淡了原有的情境,緩解緊張;有的人靠不吃東西或憋尿來沖淡慌張感。這些都是用另外的“情感注入”來改變慌張這個意識形成的環境。
2、當你預計今天的事可能會慌張的時候,自己先想兩件事:
(1)、事先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否合適?
(2)、你的準備對于達到這個目標是否充分?
如果自己準備充分,胸有成竹,其實沒什么可慌的;如果自己準備不足,或自己無法完全掌控,那就聽天由命,愛咋咋地。
我們審視自己的時間太少,“燈下黑”。我們看別人多,了解自己少。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很多時候是自己的問題卻看不到,本能去找別人的責任,不反思自己,或反思自己不夠深刻。所以,我們盡量客觀地看到燈下黑的部分,不能只根據自己的感覺來了解自己。
我們在工作中、生活中,即使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認清自己,了解自己,經常問問我是誰。畢竟一個連自己都無法管理的人,又怎么能去管理別人?
只有足夠了解我們自己這個“資源”,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和優勢,我們才能更好地和周邊資源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