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湖北省廣水市城北大貴山中懸崖峭壁之上,一條三疊巨瀑飛流直下,注入三個天然石潭之中。三潭景色壯觀、優美,傳說也多,飛瀑上面的主峰叫大龜山,其得名就和大禹治水有關。
遠古之時,洪水泛濫,大禹奉上帝之命治理洪水,高者疏河導水,低處筑壩擋水。古時候工具落后,大禹怎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不用擔心,天地神靈都在協助他,神龍幫他開山挖河,巨龜為他負土筑堤。那時此處地勢低洼,大禹命玄龜在此負土造山以堵洪水。功成之后,大禹派玄龜在山頂鎮守。久而久之,玄龜化為石龜,人們今天還能看到有塊龜型巨石臥在山頂。而此山也因此得名大龜山。后來有人嫌龜字不雅,又漸漸改叫成大貴山。
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大貴山來了一條雌龍,又生下九條小龍。原本安靜的山中被鬧了個天翻地覆。山里的禽獸吃盡了,潭里的魚蝦吃絕了。九條小龍又去山下村子里捕食牛馬豬羊,漸漸地連人也不放過。周圍的百姓生活不下去,紛紛外出逃亡,方圓百里之內不見人煙,一片荒涼。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聽說此事,決定剿滅孽龍,為民除害。他背著雌雄雙劍來到大貴山中,尋找龍穴。那些孽龍也真夠厲害,一擁而上,弄得呂洞賓手忙腳亂。最后,他揮起雌雄寶劍才反敗為勝,一連斬殺了八條小龍。只有一條小黑龍因為躲得快,才留下一截斷尾,鉆進三潭之中逃得性命。因此,三潭也被叫做黑龍潭。龍母見大勢已去,只好俯首就擒,被呂洞賓關押于應城蓮花池底。
小龍思念其母,每年麥熟時節,小龍還要出潭前往應城探母。小龍出動之時,狂風烏云,雷雨冰雹,一直往南而去,當地人稱“過樁尾巴龍”。因為小龍平時已不再作惡,此行又是孝心所至,因此呂洞賓也就不再過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