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家庭也是積極的響應國家的號召,步入了二胎家庭的隊伍中。
尤其是對于一些“重男輕女”的家庭來說,如果頭胎是個女孩,那么生個男孩變成了家庭的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
一兒一女,湊成一個“好”字,看似完美的家庭組合,卻存在了無法預知的隱患。
母親變保姆,辛酸苦楚無人知
58歲的陳阿姨是個手腳麻利的勤快人,膝下育有一兒一女。
雖然老公平時對于家中大事、小事從不過問,但是陳阿姨卻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庭,不僅生活上井井有條,對于兒女的照顧也是面面俱到。
一心想著等到兒女長大后,享受晚年的天倫之樂。
兒子結婚時,她賣掉了家里的祖房,湊錢給兒子置辦新房,婚后又幫忙照顧出生的大孫子,可謂是累得夠嗆。
等到女兒結婚,又是費盡心思,借遍了家里所有的親戚,為女兒置辦嫁妝。
兒女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本想著可以安心養老的陳阿姨,卻又當起了兒女的保姆,每天幫忙照看孩子。
鄰居們看到都心疼的說:你這是鐵打的身子啊。
陳阿姨也是一臉無奈,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塊肉。也不能偏心啊,兒子要管,女兒也要幫。
看到這里,屏幕前的你有沒有想到自己的父母呢?
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照顧我們長大成人,本想在老了之后過點兒清閑的日子。卻又要幫忙照顧我們的寶寶,操勞了一輩子。
兒女雙全就是人生贏家?這些現實問題不得不面對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養兒防老”。可是,兒女多了,真的老了就有人照顧嗎?
像陳阿姨這種有一兒一女,老了不僅不能休息,還要幫著子女照顧孩子。稍有不慎,還可能被說成“沒做到一碗水端平”。
很多家庭認為兒女雙全,就是人生贏家。也因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實現。
然而,20年后,當你的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后,這些扎心的現實卻不得不面對。
一、為了端平一碗水,自己累到身心疲憊
陳阿姨算是明白人,為了防止女兒有對自己“重男輕女”的顧慮,做任何事情時都想著女兒的感受。
總想著只要做到“一碗水端平”,結局就一定是幸福美滿的。
給兒子拿錢買房,給女兒也要付出同樣的價錢幫忙女兒付首付。
雖然,在大多數傳統的中國家庭思想里,女兒是別人家的孩子。“嫁出去的人就像是潑出去的水”。
可是,陳阿姨為了不讓女兒難過,更是拼盡全力的借錢幫助女兒。
到頭來,自己成了家里的老黃牛,沒日沒夜的為了兒女勞作,自己確是一身的外債,身心疲憊。
二、為了家庭的和諧美滿,父母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陪伴
如果是相同性別的兩個小朋友,可能會有共同的喜好,更多的共同語言。
但是,如果是一兒一女,不管是在性別上,還是性格上都有明顯的差異。也就注定了父母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培養兩個孩子。
三、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老無所依
現在社會上的很多新聞,都在講父母老了無人照顧的問題。
看似自己的孩子很多,可是子女之間也是暗自較量,互相競爭。誰照顧的多了,誰照顧的不好,日后老人歸誰管等一系列的問題。
?甚至老人如果自己的積蓄還不錯的,還有可能存在爭奪財產問題。
記得看過這樣的一篇報道“說是一個老人死后一個星期,才被鄰居發現。老人在臨走前還留下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我于昨晚離去,走時心如止水”。
據說,老人生前是一名當地優秀的語文老師,而自己的女兒就住在自己的對面樓。
然而,老人卻在走后一周才被發現,并且第一個發現他離開的人還不是自己的子女。是不是有些諷刺和可悲呢?
寫到這里,小編并不是在阻止大家生二胎。只是在闡述一個事情,就是凡事都有兩面性。
不要為了過分的追求二胎,或是一兒一女的完美生活,而放棄了自己的本心。
在養老這件事上,永遠離不開的是經濟基礎和健康的身體。
現在的養老院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既不給子女添麻煩,也少了子女之間的互相推脫。
到什么時候,都別忘了,留點養老金給自己。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