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經(jīng)》里面耶穌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百合花一朵呢”。多么美的句子,這種美其實是一種感覺。是的,財富終將過去,但美麗永存,因為那是生命本身。昔之所羅門王今何在?只見百合花開,只見《圣經(jīng)》在,這就是寫作之美。因我常想一個問題,“我為什么寫作?”所以,當我感悟到“寫作,如花之美”時,如獲至寶,有一種“從此不必再追問”的感覺。
1 談談寫作
寫作有用嗎?這是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一個追問。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就像回答“讀書有用嗎?”一樣,你可以選擇不回答。因為,其實在每個人心里,都已經(jīng)有自己的一個答案。正如,讀書不是為了討論“有用”,讀書也不是為了討論“沒用”,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我認為,寫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寫作不是為了討論“有用”,寫作也不是為了討論“沒用”,寫作是為了“更好的感悟生命”。
正如蔣勛說的,生命怎么活都會有遺憾,關鍵在于你怎么去感悟,給這個遺憾的部分更崇高的向往,然后尊重、包容它,反而會把這個遺憾的部分變成生命里的圓滿。當你遇見幸福的時光,你可能會感嘆“為什么幸福的時光總是如此短暫”;當你遇見人生不如意事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嘆“為什么不幸的人總是我”;當你遇見不公對待受到傷害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嘆“為什么受傷的人總是我”。是的,人生有顛峰的高光時刻,也有幽谷般的黑暗時刻,但更多的是平淡的生活時刻。人在現(xiàn)實生活里一定都有遺憾,而面對遺憾的從容,也許是發(fā)生寫作之美非常重要的時刻。
生命如花,花開著是美麗的,但是美麗總是短暫的,花期會過去的,但是花開時節(jié)總會降臨。當你感悟到自己如花的生命,你可以試著用寫作的方式,給自己更崇高的向往,然后尊重、包容它,感悟那種“春天花會開”一樣的信仰。這是一個“從人到花”的過程。
2 ?為什么是花
為什么是花呢?因為花是生命極限的綻放。我們看到花的時候,都在贊美、嘆息,最后還有一點感傷。我們到底在贊美什么?嘆息什么?感傷什么?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是自己。蔣勛說,一朵花開,從誕生,含苞,一切期待、渴望,然后到燦爛、極盛,完成花的使命,最后慢慢衰敗,死亡,我們整個生命全部在一朵花里讀完了。
談到花,談到生命,但是這和寫作有關系嗎?我很喜歡我們漢字里稱一朵花的死亡叫作“謝了”。“謝”這個字,其實很重要,是活過了一生,又有很多的感謝在里面。花是種子的延續(xù),花又是果實的起點,它是“種子-花-果實”這個循環(huán)當中最燦爛的部分。這是一種很美的文字表達,也是一種很美的寫作呈現(xiàn)。
當我看到一朵花的時候,我會驚嘆它每一個花瓣的結構,每一個蕊的結構,還有每一朵花的香味,我總覺得應該有一個很神奇的創(chuàng)造者在完成這件事情,因為這簡直不可思議到極點。這讓我感悟到寫作如“一朵花開”一樣曼妙:寫作的主題好似一朵花,篇章的結構好似一朵花的花瓣,中心的思想好似一個花蕊,行文流水般的文思好似花的香味。這是一個“從花到人”的過程。
3 ?寫作如花之美
那么,“寫作如花之美”,這句話怎么解釋呢?花為什么變成代表?因為花代表了全部。柏拉圖的美學,說一個人愛一種美。可是,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人,在面對花的時候,不管用什么語言表達,都會說“花真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花代表了全部,當然,全部包含了寫作這件事情,所以,寫作當然也可以說是“如花之美”。
當你念出“寫作如花之美”這幾個字的時候,我相信,你會露出“心領神會”的淡然一笑。這就是寫作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