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小曼
2008-6-9
在人類社會的跑道上,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一些民族遙遙領先,而另外一些民族卻裹足不前?為什么是歐洲大陸征服了美洲大陸?而不是反過來?為什么歐洲人的天花讓印第安人幾乎滅絕,而土著們卻無法傳染給歐洲人同等威力的病菌?為什么是英國人去對澳大利亞進行殖民,而不是澳大利亞的土著來到英國殖民?為什么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已進入后現代工業社會的時候,在非洲和新幾內亞的大陸上有依然活在石器時代的狩獵采集部落?人類的歷史,是一部自相殘殺,此消彼長的歷史。這場沒完沒了的戰爭中,究竟是什么因素決定了勝利與失敗?人種?文化?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的生理學教授賈德.戴蒙相信是環境地理和生物地理的差異,先天性地決定了這場戰爭,究竟誰勝券在握。獲得1998年普利策獎的《槍炮、病菌和鋼鐵》汪洋恣肆數十萬言,如石破天驚,從史前人類到現代社會,從南美的安第斯山脈到新幾內亞的高原,凡人類棲居之地域,凡人類生活之歷史,無不在作者賈德.戴蒙縱橫古今的視野內,運用其科學的觀察方法和縝密的思考,賈德.戴蒙力圖闡釋一個對人類社會很重要的問題:人類社會發展不平衡的根源在哪?
全書分四大部分,共十九章,以地理和動植物分布的差異作為切入點,考察了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的演化,包括糧食來源和生產、馴化動物而帶來的病菌、富余糧食帶來密集的人口和隨之而出現的文字、技術和國家。因為先天條件的優劣,也在后來的演化中出現了不平衡的發展,古老的糧食生產基地也是最早的文明所在地,包括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和這片土壤上曾出現的巴比倫文明、赫梯文明,還有黃河流域之上的華夏文明。
糧食生產模式的傳播也取決于地理環境,歐亞大陸的同緯度的東西軸線讓傳播更便利,新月沃地的大麥和小麥隨著人口的交流而傳播到古埃及、希臘.....而這些地方也隨后出現了燦爛的文明。南北美洲和非洲大陸的南北軸線卻給糧食生產的傳播造成了障礙,適應北非氣候的植物無法逾越撒哈拉沙漠從而進入非洲南部,而那些無法分享最先進的糧食生產模式的狩獵采集部落只好一直處于落后的游兵散勇的社會模式,直到某天攜帶了槍炮和致命病菌的歐洲人從天而降,無疑,等待他們的命運是消亡。
賈德.戴蒙以散文的筆法,利用翔實的考古資料、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和廣泛的人類社會觀察,抽絲剝繭,娓娓道來,究竟什么是人類社會的命運最重要的密碼。
四大部分,十九章,每一部分都大致先有概述,再在其后的章節里舉出典型個案來闡釋,內容獨立又趣味橫生,緊扣命題,環環相接,貫穿始終,讓人讀來手不釋卷。例如,第一部分的《從伊甸園到卡哈馬卡》,從第一章起是帶領讀者對各大陸的人類歷史進行一次旋風式的旅行,從作為一個物種的起源開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直到13000年前上一次冰期結束為止。第二章,“歷史的自然實驗”則選取了相對封閉而獨特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作考察對象,幾千年的時空范圍內,這些形形色色的島嶼上卻產生了最豐富的社會形態,從狩獵采集部落到原始帝國,從它們各自的地理環境和生物環境去分析各自成因。第三章“卡哈馬卡的沖突”,采用了同時代人的敘述,還原了一個充分演繹了人類社會發展不平衡最富戲劇性的一幕:一百來人的烏合之眾西班牙的入侵者不費一兵一卒制服了由萬人以上,浩浩蕩蕩大軍護衛下的印加帝國。盡管人數差距如此懸殊,西班牙入侵者卻因他背后的舊大陸文明遠遠超前于新大陸印加文明,而輕易打敗了印加帝國的龐大軍隊。
第二部分的《糧食生產的出現和傳播》,是本書最重要的部分。正是糧食生產--通過農業種植和畜牧來生產食物,人類文明發展的因果鏈上最重要的一環,決定了一個族群能否在這條跑道上遙遙領先。富余的糧食養活了更多的人口,帶來了技術和文字,形成了有效率的組織和國家,在糧食生產上具有領先優勢的那些族群,也因此在通向槍炮、病菌和鋼鐵的跑道上取得領先優勢。糧食生產的出現和傳播---人類社會不平等根源最終極的因素。
《槍炮、病菌和鋼鐵》是一本對人類歷史剖析總結的巨著。想到那些消失的文明,滅絕的族群,心里凜然:生存,實屬僥幸。祖先們是經歷了多少殘酷的考驗,又是多么幸運,才能把基因線一直延續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