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寫了文一般在四個地方發:簡書、微信公號、頭條號和綁定微博的博客。
微博用的時間長,而博客更長,這個算是傳統新媒體了,大家比較清楚,就不多說了。
今年內按順序連續開了微信公眾號、頭條號和簡書。重點比較一下這三個。
微信紅利期已過,現在吸粉很困難,不像前兩年,全體微信用戶好像都是自己的粉絲。做了將近一年,粉絲數也沒到一千,太慘淡了。
頭條號商業化氣息太重,其機器算法推薦固然避免了人工推薦的弊端,但畢竟機器不是人,沒有人的理性思維,過于標題黨。
頭條號的閱讀量完全依據推薦量,沒有推薦就沒有閱讀,所以其推薦不靠譜,閱讀量也就沒有保證。有些精心寫的文章,沒有任何推薦,或者推薦很少,閱讀個位數或十位數。有些隨便一寫的文章,閱讀蹭蹭的。比如,今年發的第一篇“劍橋簡明丐幫衰落史 ”在微信公號上反應很好、轉發極多,但在頭條號上反應寥寥。
簡書像是更新版的博客,集合了前幾種的優點,但也有缺點(以后另文再談)。
一是寫作方便簡潔清晰。
簡書的界面友好,就是為專門寫文而設的,編輯發表文章都很簡單。如果我在手機上定文的話,就用簡書寫最舒心。
二是基本沒有刪帖問題。
今日頭條號的審查比較嚴,有的沒的很多都過不了,弄得人很郁悶。微信公號也有這種審查,有時不知為啥就刪一篇。
簡書在這方面比較好。我到現在寫了一百多篇,只有一篇被下架了。呵呵。因此,作為寫文的基地非常好,能存下所有作品。
三是編輯水平很專業。
雖然不同專題的編輯判斷標準不一樣,但水平都很不錯。對文章的判斷基本和自己的一致,也就是自己認為好的文,不少編輯也認為好;不少急就章式的文,自然編輯也不買賬。
四是激勵恰當。
簡書的激勵措施其實很簡單,主要看喜歡、關注兩個指標。比如成為簽約作者,就要至少喜歡4000、關注2000。
簡單的標準好操作,也比較恰當地反應了一篇文章的受喜歡程度。
當然,簡書也有打賞。但簡書的打賞不是主要激勵手段,一篇文章有一個打賞就很好了。而微信公號因為閱讀者以粉絲為主,故粘性高些,打賞也多些。頭條號是商業化運作,按投入廣告量來計算收入,一般是閱讀量五千次才能分享到一塊錢。
五是最后但很重要的一點:簡書基本上是內容為王。
因為簡書是人工編輯審核推薦,故內容十分重要,標題黨在這里即使有空間,也是建立在內容優秀的基礎上。
另一篇寫丁敏君的“丁敏君這么爛,在峨嵋派中為啥得寵?”頭條號上閱讀量才兩位數,而在簡書上是本熊數十篇文章中最成功的一篇,被收入今日看點、推上首頁,喜歡的數十,也有個別打賞,簡書微博和微信公號也接連轉載。
而“黃藥師全才全能,為啥這么讓人討厭 ”一篇反響也不錯。
不過,簡書的閱讀量一直上不去,一般文章閱讀過百就不錯了。寫了一百多篇,到現在還沒有出現爆文。自然,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但簡書的機制問題也有一定關系,這個話題下一篇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