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參加完讀經班活動后,搭朋友的車回家。兒子在車上與朋友的孩子交流,朋友的孩子口齒不是很清晰,兒子不時的問為什么你的普通話不標準,連續問了幾遍,我開始提醒他,提醒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不可以這么沒禮貌。但是,兒子好像沒意識到這是沒禮貌傷害別人的事。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我很少在外人面前批評他,忍著沒有發作。
?但是,等和朋友分開后,我開始對兒子感到強烈不滿,內心中十分擔心朋友的孩子受傷害。要求兒子和對方孩子道歉,孩子一開始不愿意,在我的強烈要求下,終于愿意跟朋友的孩子道歉了。我不知道這么做對不對,但是就是這么做了。
?通完電話,朋友微信回復,說孩子之間有他們的處事方式,沒關系的。我知道,我被觸痛了內在小孩,接觸心理學后,對自己的情緒有覺察,在當時當刻我曾經的創傷被揭了疤。告訴朋友,我小時十分愛唱歌,與收錄音機形影不離,認真的聽,大聲的唱,很開心。某一天,親戚聽到我唱歌,突然說,你口齒都不清楚,還唱歌啊。當時懵了,意識到自己口齒不清,但從來沒有人嘲笑過我,被打擊的體無完膚。從此,放棄了這個愛好,自卑心日益嚴重,性格越來越內向。我哽咽的對朋友說了句,保護好你的孩子。
?孩子出現了狀況,誰都不知道這個狀況是從何而來的,需要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出判斷。假如真的是孩子的原則性錯誤,可以接受別人對孩子有理有據的批評,但是不能接受對孩子嘲笑。同樣,時刻提醒自己做到這一點。
?親愛的家長們,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保護好你的孩子,保護好你的孩子,保護好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