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1e07 奇跡,不止于蘋果

謹以此文獻給長期在一線默默耕耘,靠天吃飯、不辭辛勞卻收貨甚微的廣大農民們。也獻給如我一般為了理想,在現實中努力掙扎期待轉機的朋友們。

希望是絕望卻踐行依舊,上天都看不下去出手相助結果

年前,看到有文章推薦,以木村秋則的經歷為藍本制作出《奇跡的蘋果》。最近幾年潛游在家庭園藝海洋中的我,自然不會放棄一個既能放松2小時,還能了解興趣領域知識的電影了。

十年磨一劍,說的正是當今這個浮躁不安、信息爆炸時代,難能可貴的匠人精神。人們由于缺失常識導致認知地偏頗,卻急迫的從各個方面力求圓滿和完美而付出各種代價,去追尋一份寧靜、安全與祥和。象跌入深海抓住了根救命稻草,好歹也算是個救命的器物。

生活水平的提升,刺激了前所未有的飲食外觀需求,孕育了各式傷害自身的保鮮方式

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生活水平的爆發式增長,人們對飲食多元化的需求也隨之增長。碩大、光鮮亮麗的外表、低廉的價格、更長的保質期的各類食品充斥著各大賣場,大街小巷。打蠟保鮮因成本低廉、操作簡單、持效長久且光鮮亮麗,自然成為了商家促銷和放心囤貨的行業標準。

這兩種橙子不切開,放在一起,您會選擇哪一種?

誠然,好看、漂亮。成為了我們判斷食品是否好吃,是否安全的首要標準,而事實上真的如此嗎?媒體也時常報道食品安全問題,但是消費者主流的訴求,才是由下而上引導市場走向和產品工藝最重要的環節。

用“無所作為”的哲學思想種地?是戲言還是真經?

生產、包裝、運輸、銷售、購買。在這個五大環節組成的鏈條中,無一例外的在追求投入最小,產出最大化,而兩權相害取其輕的做法。經受住了市場的經驗,權衡了各方的利益。食品,眼睛盯住口口口,卻忽視了“人”“良”的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日本經營蘋果園的年輕夫婦,苦于一年十三次農藥的噴灑導致的各類過敏癥,在看到福岡正信的這本《自然農法》后受到啟發“在損失可接受的范圍內,為什么不使用更安全的方式種植作物?”

岳父大人一席話,更堅定的激勵了年輕人

理論的可行性需要實踐來驗證,信心滿滿年輕人大開腦洞,把身邊凡是可能的原料在蘋果樹上做了各式各樣的實驗,詳細記錄各種實驗的結果。幾年之后,為更快累積實驗數據,年輕人大膽地將全部果園實行了無農藥無化肥的管理方式。

親戚朋友、農業協會等反對的聲音與苦口規勸,反對永遠最先來自于外部,且絡繹不絕

現代,基本是人人談藥色變,幾乎把農藥等同于人類慢性自我戕害的罪魁禍首。而農藥生產廠家幾乎躺槍,成為了謀財害命的不良企業。而事實上呢?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農藥化工領域卻作為高精尖的綜合領域,擁有實力的大型農藥制造企業,為了更安全、更環保、更有效,不斷地改良配方和功效。即便在過去高毒高殘留、高有機磷農藥大行其道的時代,農藥,也是挽救經濟損失,保證收成,解決口糧問題,保護世界和平,當之無愧的功臣。只是,農民必須接受農藥或多或少地對身體、皮膚的刺激性,用健康為代價,換來五谷的豐登。真正是粒粒皆辛苦。

家人的鼎力支持,卻成為鄰里“爐灶無火”的笑柄

干勁十足的木村,在一年年顆粒無收坐吃山空的情況下接二連三的添了數位家庭成員,名副其實的“啃老族”吃掉了家族的棺材本、汽車等凡是能變賣的物品都換成了家族的口糧,老婆在果園旁的空地種上了蔬菜貼補家用,水稻田的產出也頂不住三個孩子、兩位老人還有作為中堅力量的夫妻倆的開銷。生活,日漸艱辛。

努力奮斗換來的也許不是沉甸甸的回報,而是沉重如地獄般的景象

有時我們真的非常拼命、非常努力地向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做著各式各樣的嘗試。回首過往,其實不見得是我們方向錯了,而是水源還在深處,雖然疲累,雖然沒有回報。唯有繼續努力。因為任何一種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

對理想立場的懷疑和否定,往往是從內而外的所有人都告訴自己,你錯了!

“蠢,也要蠢得有個限度!”,“你口口聲聲為了妻子,其實不過是一廂情愿且自私自利罷了!”,“你家果園的病蟲害要是蔓延到我這了,我的損失你必須全部承擔!”,“讓孩子老人女人跟著你遭這份罪,你還是不是個男人?”,“這個家族,完蛋了!”

一年兩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向親爹媽借錢卻被趕出門外;被友人推倒在地,割席斷交;家族吃不上飽飯;無力償還貸款被迫抵押水稻田(片中是果園);交不起水電費;能寫作文的孩子尚未嘗過蘋果的滋味;上學買不起書包,甚至一塊橡皮都得切成三分供孩子們用;曾經最能理解自己的媽媽不愿見面,勸他放棄;妻子強裝笑顏;岳父沉默不語,只是默默坐在梯子上從果樹上抓下數之不盡的各種害蟲。

滿園的果樹開始枯萎衰敗、為避開鄙夷的眼光、天不亮就出門,步行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最近的果園,日落西山后,趁著夜幕躲開朋友溜回家中。最大的壓力可能還是自己初心是否正確的責問和自我否定。漸漸地伊人憔悴,精神分裂,生氣全無。到此處,也許我們會覺得這樣的考驗足夠沉痛了吧。然僅是驚濤駭浪的前奏罷了。

信心喪失,自我動搖,內心悲苦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無疑都是錯誤的

沉重的生活壓力,蕭條如泄氣皮球般的木村漸漸意識到,果園已是元氣大傷,即便回頭也需數年才能恢復,更可怕的是,已無回頭的資本了!帶著對家人的愧疚,木村提出了離婚,卻從太太的口中得知長女哭訴“我們苦了那么久,堅持了這些年,現在放棄的話,那之前的努力算什么?不要,絕對不能接受!”(片中是長女當面哭訴后昏倒)到這般田地,能靠自己的力量振作起來,也許真就是超人類了。

長期累積仔細觀察的本能,成為木村生死一線轉機的首要條件

人生有時就像《孟子·告子下》篇故天將降大任……,不折磨到神經錯亂、尋死覓活,在死生一線徘徊掙扎時是不會有契機出現的。傻瓜木村果然是至尊傻哥,在深山中放吊頸繩都能甩下山溝,而這顆在自然環境下健康茁壯成長的榛子樹,成為了將仔細觀察化為本能的木村秋則的救命恩人。奇跡的蘋果產生的契機,由此而生。看到這里,筆者不禁聯想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弊匀晦r法的精髓,當然潛藏在純真的自然界中。如此簡單的道理。勤奮的人兒只用了痛苦的八年,領悟到了!

和諧統一的共生環境,核心無外“平衡”二字,人僅作為平衡天與地關系的存在

有了救贖之道,不代表木村的生活能為之發生巨變,也不代表果園得了觀世音菩薩的玉凈瓶和楊柳枝。在深刻研究自然界樹木健康生長的原因后,結合之前的所學,木村家族開始了果園改造,種植大豆來實現固氮;用效率低下的人工頂替重型機械對土層過度的碾壓;用科學的實踐結果作為指導果園改良的依據。他們俯首農桑,排除萬難,兢兢業業。 一轉眼, 第八年過去了。

人類,是團體生物,也是有感情的生物

有斥責,有嘲笑和謾罵,自然也會有血濃于水的惻隱之心。傻木村變成了瘋子木村,在果園種大豆貼補家用嗎?他是在悔改了嗎?怎么搞得雜草叢生?不管人家怎么想,手心手背都是肉,哥哥幫他們還了拖欠14個月的電費,媽媽時不時悄悄把大米放在家門口,在大伙的幫助下,繼續改良著果園。農閑期間,別人家團聚,他卻為了補貼家用,外出打工,還被劫匪打落了滿嘴的牙齒。希望的小火苗唯有勤勞的工作才能得以幸存。

花表因果為實,人家相聚來支持

有了花兒,就有了結實的希望,這番自然農法的改造,看似有了成效。

很好奇這個蘋果的滋味,是否和人參果一般

十年,劍已磨,當以消費者為石,試劍可否開山琢石。孩子得嘗心愿,吃到了自家種出的奇跡果實。

銷售,永遠是生產商的重大課題

面對產量小,結實大小不穩定。栽培套路尚在探索期,自然農法千變化萬極難固化的背景下,果農,這個生產群體還需要肩負銷售的重擔,能否打開銷路,建立良好順暢的銷售渠道,依舊是一份艱巨的挑戰??诒?,自然成了亙古不變的宣傳法門。累積的工作,仍不輕松。奇跡的蘋果,說穿了不過還是蘋果,并非黃金做的蘋果。如何給產品賦予應有的定位和標簽。這些都是重大課題,絲毫馬虎不得。

三十余年了,木村秋則六十有幾,仍然有失敗,也有成功

如今,木村的蘋果已有相當穩定的銷售渠道,因為產量限制,為讓更多人品嘗到無肥藥的自然水果,木村拒絕高價出售,本著那一顆體貼愛人之心,孜孜不倦的守望蘋果樹,待它們,如同自己。參觀者絡繹不絕,慕名而來者國外有之。也有弟子嘗試在重重困境中開墾出另一片奇跡的果園,懷揣著期許,堅韌樂觀的木村先生,依舊日復一日樂得自在的經營、改良著那三塊希望滿滿地蘋果的果園。任重、且道遠。卻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版權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