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想看看父母,便回家住了一天。盡管出嫁幾年了,兩個弟弟也都有了孩子,我還是習慣把這里叫做家。
父母日漸蒼老,故鄉亦日漸老去。
歸家心境中那殘留的幾分喜悅,愈來愈抵擋不住悲涼的侵襲。
故鄉曾經閉塞落后。
窮,不值得贊美和歌頌;窮,仿佛是一切不堪一切努力的動機。
一些早年輟學的女孩,為了擺脫貧窮的命運,不得不用身體去交換金錢。
一些身患重疾的老人,交不上醫藥費,不得不回家等死。
而那些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的孩子們,在畢業后,選擇留在城市工作,偶爾回鄉探望父母。
但靠山吃山,資源就是財富。
這個四面環山的小村莊,很快被各路人馬盯上,到處被開發成石料場。村民沉默著,在各方利益的角逐中,他們的意見似乎無足輕重,當然,每個人心里也都有自己的盤算;山沉默著,在轟隆隆的機器聲中,在遮天蔽日的煙塵中,它露出巨大的丑陋的傷口。
肆虐多年貧窮一點點褪去,村里頭腦活絡的年輕人添置了轎車,在在城市樓盤買了房子。
漸漸地,村里似乎只剩下了留守的老人們,他們守著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仿佛生命已經生出了根,深深地扎在這片土地中,其中,就有我的父母。
在采石機器的轟隆聲中,他們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秋收,一如他們的先輩。
山川已毀,人心也隨之改變。
而今,在這個現代與傳統并行,文明與野蠻共存的小村莊, 我曾見識過最卑劣的靈魂,見識過最骯臟的交易,也見識過最無恥的行徑。 那曾值得夸耀的淳樸厚道,那曾講究的規矩禮節似乎已難覓蹤影,為了一點利益,為了比別人強,不擇手段,毫無原則,人性的惡在誘惑面前撕下遮羞布,赤裸而純粹地暴露出來。
這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故鄉,那個故鄉依然親切溫暖。
依然是月光如水,我和小伙伴們盡情地在月下玩耍。
依然是燭火微明,勞累一天的母親在燈前指導我寫作業。
依然是山脈連綿,山坳里的小村像曲折隱秘的世外之地。
故鄉日漸老去,且再也不會煥發青春。
試想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誰會放過這片有豐富石料資源的彈丸之地?
我也只能以我的微薄的悲涼來祭奠它!
“胡馬倚北風,越鳥巢南枝”人生最初的記憶在這里,不可磨滅,無法更改。
無論走過了多少路,看到過多少風景,遇見過多少人,我的根,永遠都扎在這片土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