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都說,職場沒有眼淚,職場沒有情感。職場就是一個你去拼搏賺錢的地方,不要在這里講什么情懷道義。
卻也有很多企業標榜自己的價值觀為情懷團結道義拼搏等感性的字眼。
從旁觀者角度看來,這些并沒有什么太虛偽做作的成分,總要有那么些華麗的辭藻來包裝一個企業的對外形象,你用了團結,那我就用情懷吧。
其實大體意義都是差不多的。無非就是老板們希望員工團結一心,無論公司什么情況,都要抱著一顆火熱的心來對待你的這份工作,對公司盡職盡忠,不離不棄。
然而,這并不是員工所期待的,或者說,所需要的情懷。
02
作為一個剛剛經歷公司倒閉裁員的員工來講,情懷這種奢侈品,真的不在我考慮范疇之內。
發不出工資后第一批裁員,融資從成功到失敗,上級公司對員工們棄之不顧,最后第二批裁員,前前后后的煩心事一共折騰了四個月之久。
四個月,足以讓員工們對這個公司喪失所有的耐心和信心。
而當上周我拿著賠償金協議坐地鐵回家的時候,想起下班前同部門的同事問我:要不要送送你?
真的忍不住想埋頭痛哭一場。
我并不是痛心沒了這一份工作變成了待業青年,而是遺憾往后再也不能和這群人一起奮斗了。
第二天我準備出門再去辦公司溜達一圈之前,老爸問我去哪里,我說再回去看看同事們。
他說,你都下崗了,哪還有同事。
那一瞬間的心酸,我竟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03
我不是老板,也沒有當過老板,不知道作為一個公司負責人,身上需要肩負多少重擔和壓力。
但至少,全公司遇到困難之時,老板先一步員工提出辭職,將員工們留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一點,我想我永遠都無法原諒。
為什么我要說起情懷,因為情懷是我們公司的價值觀之一。每逢全員大會,總會被頻頻說起。
但情懷這東西,如果一直被掛在嘴上,就會顯得無比廉價。
職場需要情懷嗎?
需要,只是需要的不是說說而已的情懷。
04
得知我失業的消息,以前公司的領導想找我回去,我也就抽空過去聊一聊現狀。
說起當初為什么會去以前這家公司,其實是最初和人事經理面試的過程非常愉快,聊了一個多小時,后來面試過很多其他企業,都很難遇到能跟我聊這么久還聊得這么開心的面試官了。
于是就決定在這家公司實習,實習后發現周圍人也都很親切友好,做的事情也是自己感興趣的,畢業后就直接轉正了。一待就是兩年。
我從來不否認我是一個感性的人,我很看重跟別人的關系,無論朋友還是同事。
可能我真的會只是因為跟你聊得來就決定跟著你干一番事業了。
有句話不是這么說的么,如果一個老板能讓你死心塌地跟著他,他要么有錢,要么有人格魅力。
而這所謂的人格魅力,或許就是第一次見面交流時給你的感覺了。
那天,前領導給了我一句評價,我覺得你是個很有情懷的人,真的。
05
他的這句評價,讓我重新開始審視情懷這個詞。
過去幾個月經歷的所有,都讓我覺得情懷這個東西,就是嘴里說說的,誰也不會去當真。我以為我不需要情懷,也沒有所謂的情懷。
但其實大部分人心里,都是有情懷的。只是這份情懷,沒有必要一直擺在臺面上。
職場中的情懷,是什么?
是一群人為了同一個目標一起奮斗努力,是一群人在面對困難時并肩作戰,是一群人彼此敞開心扉真誠交流,是一群人選擇無條件信任這個公司,是一群人即使沒有工資也未曾想過要放棄。
這是我給公司的情懷,是我給同事們的情懷,是我給自己的情懷。
卻不是公司給我的情懷。
其實寫下這些話的時候,心里真的是很難受。因為如果沒有真真實實付出過那些信任和希望,現在就不會被如此重的壓力和失望壓得喘不過氣來。
戀愛中是這么說的,誰先認真誰就輸了。
職場亦是如此。但也不全是如此。
06
最后這個公司里,走的走,留的留。離職后再回去看看,總有種說不出的傷感在里面。
從今往后各奔東西,不知何時才能再聚首。
最近找工作的節奏放慢了很多,總想著先思考清楚,工作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薪資待遇?可能沒那么優越也能接受吧。
工作環境?可能沒那么高端也能接受吧。
行業領域?可能沒那么匹配也能接受吧。
同事情誼?如果人與人之間不能真誠相待,那對不起,我不能接受。
如果和你一起共事的人眼中只有錢和權,那久而久之,你也會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
而我,不想成為那樣的人。我依然希望我對我的事業充滿熱情,對我的同事真心相待,對我的工作保持愉悅。
我想依舊保持著我自己的情懷,繼續前行。
愿我和你和你們,最終,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有你們的回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