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版的書,有一本《給孩子讀詩》,看了幾回突發(fā)奇想,何不讓孩子自己給詩畫上插畫呢!既能加深孩子對詩歌的理解,又能鍛煉孩子用繪畫表達(dá)的能力,一舉兩得啊!蔥頭(女兒的外號)學(xué)兒童畫也有一年了,畫技也儲備了一些,試試應(yīng)該不成問題。想法提出來得到女兒的支持,很快就有了讓人驚艷的作品出來。
這是最近的畫兒。這首小詩她很喜歡,簡單明了,意境很美,理解毫無壓力,她讀了兩三遍就能背下來。構(gòu)思也很快,三筆兩筆就畫出了小船、坐在小船里的小女孩兒、月亮星星云朵以及兩岸礁石的輪廓,在畫大海的時候有點猶豫不決,考慮該用何種線條,我向她建議了圖中的累疊的圓弧線,后來又討論了一朵一朵的小浪花的形狀,她最后決定采用最初的設(shè)計。畫礁石最初用深灰色點點,因為單純一種顏色看上去有些呆板,又加入了一些黑色的點。作品完成,小女孩孤身一人坐在懸崖下的小船里,看著云中顯現(xiàn)的一彎月牙,頗有些夢幻。
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蘇軾的《海棠》寫的很美,空濛艷麗,但是對于7歲的孩子來說,理解還是很困難。這首詩是蔥頭的畫室老師帶著畫室的一幫大孩子作畫時出的題目,畫的時候參考了海棠花的照片和一些古代人物的畫法,覺得蔥頭大概也會有興趣便把題目也給了她,光講詩的意思就費了我不少功夫,因為沒有畫過古代題材她對于長廊和高燭感覺很陌生,于是又搜了一些古建筑圖片給她看,海棠花很大簇,細(xì)長莖,其實滿難畫的,但是孩子對于這些東西的概括能力很強,擅長化繁為簡,畫出來效果還不錯。人物是她一貫的小女孩主角,不過這次的鬢發(fā)畫的很有意思,一個個小卷,讓人想到昆曲里的旦角扮相。后來我看到了畫室的大孩子畫的畫兒,海棠花的寫生能力都很厲害,長袍寬袖的古代詩人也很飄逸,但是就沒有小孩畫的這么抽象概括的意趣了。
這大概是所有孩子都會背的第二首詩(第一首通常是《詠鵝》),這張畫她構(gòu)思出來就讓人吃驚,占了半幅畫面的峭壁和草原把視野無限拉伸,好像站在天空中俯瞰深深的草原,兩個小人坐在草海中烤火取暖,夜色中一點篝火的紅艷,深邃、靜謐又溫馨的場景。草海她想象中想畫出如波浪翻滾的效果,可是沒找到好的畫法,我那時手頭正好有一本幾米的畫冊,就給她參考了下幾米畫荒野的方法,用無數(shù)的短線來畫,她借鑒了下來,畫出的線條簡單重復(fù),效果卻很不錯。懸崖絕壁用粗線加重了一下,層次感出來,畫面看上去也更立體了。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