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Scalers,《刻意學習》作者,游走在口譯世界的IT從業者
01
這篇文章不是在否定心智,把心智提升上去,我們在職場上就不會混得差。但是在此之外,我們要看到更大的世界。
02
本文中,混不是個貶義詞,而是個中性詞,代表生存與發展的統稱。
03
現在大部分市面上的關于職場的文章,其實主要是關于心智提升方面的。基本的邏輯是:
(1)你要如何修正你的第一反應,在合理的環境下做出適當的反應,以便于更好的推進工作。
(2)你要如何利用什么工具,借助什么框架,使用什么模型,來提升你的能力,提高你的價值。
(3)你要有什么樣的認知才能獲得什么樣的視野,或者具備什么樣的思路與戰略格局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其中第一項和第二項在市場上存在的比較多,因為大多數人缺乏這方面的基本功。第三項教得少,一是因為會的人不教,教的人不會,二是要聽懂也不容易,人人喜歡短平快,而認知提升是慢過程。
04
對大部分人而言,能力能解決職場前階段進步的主要問題。當你在某個方向做得比80%的人表現更好的時候,你的收入自然會提升,一定要有這個信心。大部分人糾結的地方在于,如何在付出更少的情況下,得到更多的收益,這是痛苦的開始。
05
假設我們在某個領域里做到比較好,如果還要進階,可以看一下政治方面的話題。這個政治不是國家政治的概念。政治的本質是指權力這個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給誰分配多少權力,就會形成政治。人們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就會有政治。因為人的聚集必然會有資源的不平衡,權力的分配不可能完全均等,所以政治的出現是必然。
06
有些互聯網人士非常鄙視政治,也鄙視一切帶有體制色彩的東西,認為一切和公共事務有關的都是低效的、無能的,只有技術至上的互聯網才是終極解決方案。這種唯技術論的認知偏差會讓持有者付出很大的成長代價,除非他們能在技術領域登峰造極,而且有好運氣。其實他們會慢慢發現,互聯網的高速增長沖淡了政治色彩,只是因為有新的增量領域來消解人對于政治權力資源的需求而已。就是大家在外面瘋狂圈地,暫時顧不上相互傾軋。互聯網的增長一旦固化慢下來,你會發現拼效率互聯網甚至比不過優秀的國企……
07
職場人士的提升一定要避免跳槽跳槽再跳槽的單一漲薪模式,因為這樣你把自己鎖定成了一名打工者,除非你能做成職業打工皇帝。
08
所謂大混靠政治,其實就是在職場上“你是我的人,我是你的人”。這是一個事業團隊的概念,而不是公司團隊的概念。注意看國內大公司的創始團隊,其實往往是一批人,而且是一批核心的合伙人,往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在一起共事。這批人一起打下江山,對于創始人來說,這批人是自己人。
09
作為職場人士而言,請你思考一個問題,你是誰的“自己人”?自己人意味著要有一定的忠誠,互信,長期的合作共事,價值觀的一致。這是一種堅守,也是一種信念。
10
“自己人”的好處是,這種成長和進步不是通過薪水來衡量,而是一批人干成了一件事情,于是可以利用金融杠桿得到收益。這與職場人士打工拿工資的心態,完全是兩個軌道,前者完全就是在單打獨斗。你可以相信在不同的軌道上走30年,兩種人生會有什么差別?
11
如果你在職場里總是跳槽,那你要想想,你這一生的事業要落腳在哪里,有誰是你可以共同長期奮斗的人?要么你自己做一個奮斗的領導者,要么你就跟隨一位卓越的領導者。
12
當然這非常考驗人的眼界,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挑人,況且在市場上喜歡說大話殺雞取卵的短視創業者也如過江之鯽。所以這也是一個運氣問題,未必你能遇上好老板,未必你是個好幫手。
13
但是說到底還是一個政治問題。你能力很好但是只有我相信你的時候,你才會有價值。你如果再猛我就是不用你你能怎么樣?在現實生活領域,由于容錯力極強,幾乎沒有哪些事情是少了誰就不能做的。大不了換一個人,時間哪怕更長點也可以。
14
能力是很重要的,這是競爭的門檻線。就像財富自由一樣,你不能把財富自由當成認知的終點。而如果一群人都能力濟濟的時候,就是功夫在詩外了,這個時候,就看誰是誰的誰了。
15
在該講政治的時候,一定要毫不手軟。職場小混靠心智,大混靠政治。政治學是最古老的一門科學,我們都應該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