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金字塔原理嗎?”
“知道”。
“你知道PDCA嗎?”
“知道。”
“你知道TOC嗎?”
“知道。”
“你知道《如何閱讀一本書》嗎?”
“知道,也讀過,還寫過讀書筆記。”
“你知道《窮查理寶典》嗎?”
“知道,正在讀,這本書非常好。”
“知道書讀百遍的道理嗎?”
“知道。”
“你知道……嗎?”
“知道。”
“你看我都知道,覺得自己還挺厲害。”
“屁啊。”
“你知道跟不知道沒有什么區別?”
“當然有區別,因為有人還不知道呢?”
“知道了這些對你的幫助大嗎?或是你覺得知道這些之后你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嗎?”
“不能說沒有幫助,能力提升還需時間證明。”
“你知道你在狡辯嗎?”
“不知道。”
“如果你不知道,那么我來幫你講講這些道理。”
“好,我認真傾聽。”
“你首先要弄明白一個概念,學習和學到的區別是什么?你所謂的知道,只能證明你學習了。但是,你有沒有真正學到,這就需要你自己來證明。就拿你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來講,你學習了什么?”
“學習了閱讀是分層次,而且不同的書要采用不同的讀書方式。其中,每種閱讀層次都給出了一定的方法。”
“你現在讀了很多書,你認為自己屬于哪個層次?”
“基礎閱讀。”
“那你可白讀了這本書,基礎閱讀屬于小學水平,只要認識字都可以閱讀。”
“噢。”
“其從這一點就證明了,你只是知道或是你只是學習過了,最終沒有達到學到的層面。學到,是你通過閱讀書中的知識,增加了你的理解力,通過你的理解、思考,想明白怎么回事兒之后,真正的應用到你的實際生活中去,讓知識的種子在你的腦子里扎根發芽,當每棵種子都你的腦子里發芽長大之后,這些樹的根會互相纏繞,每個種子是一個知識點,最終將每個知識點串聯起來,長成屬于自己的那棵知識樹”
“哇,太對了。”
“別只是太對了,回去好好想想吧。還有一點,改掉你好書只讀一遍的臭毛病。”
“明白,明白,我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學到知識。”
這是兩個我的對話,也是我自己的狀態。我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我也知道如何去做。但是我始終沒有按照這個思路去做。所以,我還只停留在學習的層面,也是沒有得到成長的最大原因。
不知道這段對話,對你是否有啟發呢?你是否掉進了“我知道”這個坑呢?
春天到了,適地候播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