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成本的降低將是中國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中國在發(fā)展了幾十年后,出現(xiàn)瓶頸了,什么瓶頸,世界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我們擺脫競爭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成本比別人少,就是說同樣的東西,我一塊錢可以做的出來,其他的至少要一塊錢以上,或者更多,這就好比打火機,想當年在北京讀書,燕子姐姐的生日禮物就是想要個打火機zippo的,當年這是精致的結實的象征,現(xiàn)在這么多年過去了,火機這事沒多少人提起了吧,一個說明抽煙的人少了 ,第二是我的東西是獨有的,現(xiàn)在的東西多元化了,中國經過這幾十年的發(fā)展,各種東西,應該說精致的東西多了起來,大家的選擇多了,對剛才說的打火機和瑞士軍刀這個東西就喪失了興趣,這個就是發(fā)展的結果,以前我們以用日本的家用電器、德國的汽車、美國的高科技產品,一切都是國外的好,這么多年的發(fā)展來看,他們的確不錯,但是以前的好能代表現(xiàn)在的好或者將來的好嗎?這就是我們要好好考慮的問題,我們的各個廠家的實力上來以后,日本的家用電器幾乎消失,電視機品牌基本覆滅,德國的汽車的確多,但是中國的國產品牌也不少,美國的iphone的確全球第一,但不是每一個人都用蘋果,大街小巷的華為、小米、opple廣告震天響,當年的諾基亞已經銷聲匿跡,只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我們的成本開始上升了,這么說把以前的工資由每個月幾十元漲到現(xiàn)在的幾千、幾萬,這是社會的巨大進步,大家都想過上好日子,這個無可厚非,就像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講的一個段子,什么時候我們這堵車厲害了就說明經濟發(fā)達了,呵呵,這個的確是這樣,這是成長的成本,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有回到剛才的話題如何提高我們的競爭力,降低成本和生產獨有的東西,我們可以看看日本的經驗,他們的東西的確很多都消失了,但是大浪淘沙的結果是很多的東西是不斷的升級換代,我們只能追隨他們的腳步、仿制他們東西,就像電飯煲、馬桶蓋,價格奇貴無比,穩(wěn)定性無以復加,買的人趨之若鶩,這就是他們的優(yōu)勢所在,我們也在不停的追趕,有格力電飯煲,但銷量不會太好,又如德國的汽車,代表的依然是皮實、耐用,這些是國產的東西無法匹敵的,這樣給我們提個醒,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必須發(fā)生改變,由原來的有無的觀點轉變?yōu)榫隆⒕殹ⅹ毺厣蟻恚@也是我們發(fā)展的出路吧。
周老師的觀點,要靠人、靠想法、靠發(fā)明創(chuàng)造、靠對教育的重視
中國不改革、不創(chuàng)新、是永遠走不出現(xiàn)在的困境的。
對于自身而言也是這樣,靠加班加點已經不是主要手段,更多的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質,避免低成本競爭,這才是人的出路所在,就是岳父大人說的好,靠體力賺錢、靠腦力賺錢、靠錢賺錢的幾個不同階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