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兩天理論的東西,今天直接甩干貨吧!
我把寫文章拆分為3個步驟:
1.選題
2.結構
3.素材
選題:
動筆之前,你關心的是:我應該寫什么內容?
我建議可以去簡書、去公眾號或者朋友圈里面,看那些文章的標題,找到一個你有共鳴的話題。
例如我剛剛在簡書首頁看到這篇文章:《如何認識比自己優秀的人?》。我沒有看里面的內容,但我知道這是講“鏈接大咖”的文章。我對這個話題有共鳴,那就寫這個吧!
結構:
要寫議論文,首先要搭建文章的結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我在這里準備了一個模板,你照著這4個問題回答一遍,結構就出來了:
1.這是什么話題?
2.造成了什么影響/別人怎么做的?
3.問題出在哪里?
4.怎么解決問題?
素材:
即使你有了選題、回答了上面四個問題,你手中的文章也不過是1、200字的、干癟癟的東西吧!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素材來填充。
素材從哪里來?在書上、微信、朋友圈或者聊天的時候,針對性地去收集,寫成案例的形式。
最后記得潤飾一下你的文章。
我相信,看到這里你還是云里霧里的。那么我就來寫個案例,讓你很容易就理解這個過程。
選題:
我在簡書首頁有一篇文章叫《如何認識比自己優秀的人?》。我認識一位新精英的咨詢師,也算對這個話題有一些心得了吧!所以,我可以寫一篇《我是如何勾搭上一位優秀咨詢師的?》。
結構:
回答四個問題:
1.這是什么話題?(教你如何認識一位大咖)
2.造成了什么影響/別人怎么做的?(我認識一位大咖,她教會我很多東西,還給了我很大的平臺/很多人都希望跟大咖鏈接,希望開拓眼界、獲得成長)
3.問題在哪里?(大咖也很忙,時間寶貴,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鏈接)
4.怎么解決?(我總結了3~5個鏈接大咖的方法:1、主動承擔任務;2、提升自己的能力,幫助對方解決難題;3、加入社群,吸引對方關注;4、你得有禮貌……)
素材:
上面這些回答,還只是一個框架,看上去有些單薄。接下來我就可以按圖索驥,去找相關的文章來讀,看看別人是如何勾搭上大咖的?(這篇文章《什么叫懂事?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講述的是吉吉勾搭秋葉大叔的經過,非常值得一讀!)
也可以直接去請教一位大咖:您是如何挑選小伙伴的?然后,加上自己的思考,將文章完善。
大咖不回答你怎么破?可以去分答提問啊!
沒時間寫作,怎么破?
上面提到的三個步驟,可以拆分成幾個小目標,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做。
秋葉大叔在《用好你的碎片時間》一文里,提到了他自己是如何利用碎片時間寫文章的:“用1分鐘想出靈感,然后記住這個靈感,用5分鐘完善構思,再找一個時間用3分鐘寫下來靈感,等有了積累,我們才能夠很快在15分鐘內寫出提綱,然后再利用一些碎片時間推敲,最終可以在一個相對獨立的長時間段、一氣呵成寫出一篇好文章。”
現在,如果你趕時間要寫完一篇文章,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但是——
(注意,我要說“但是”了!)
但是,今天這篇文章有一個嚴重的誤區!
那就是:不要把這個當成長期的寫作“套路”,不然,久而久之,你就無法真正提高寫作水平!
如果你不想提高寫作水平、只是應付一下?那也不錯。
不過,建議還是慢慢做一些改進吧!一個套路用久了,對你的讀者來說,也是一種折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