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書里《你的團隊缺少一個會講故事的人》聽到這個見解“我們每天都在講故事”,還有些不太理解,然而今天突然有了一些頓悟。
孔子講的“過和不及都是不可取的,要講究中庸之道”,在今天遇到的大多數(shù)事情上依然適用,昨天晚上聽愛人講她表哥家的事情。
說去年有一次表哥來他們家串門,十分狂妄地跟她說“現(xiàn)在生個孩子誰生不起啊,我們花個10萬8萬都生的起”,言外之意呢 就是說“你們不行,我們有錢”。昨天聽說他家的孩子早產(chǎn),現(xiàn)在在保溫箱已經(jīng)待了20多天了,前前后后花了8萬多了,還沒有出院。我此時在想,孩子在醫(yī)院是有些不幸,但家長也不應(yīng)該太狂妄,不能太過,老百姓有句話“別看你今天鬧得歡,明天就要拉清丹”。過和不及都是不可取的,尋找尋找中庸之道。
剛剛在地鐵口進站時,看到了這樣的一個現(xiàn)象。一個母親的家長帶著他大概5.6歲的孩子進站,剛開始母親刷完卡進站了,旁邊的孩子在旁邊的一個進站口突然曲下身體,從地鐵口地下的空隙鉆了過來。這時自己以為是這位母親沒有看到此現(xiàn)象,覺得是孩子貪玩而已。可當(dāng)孩子選過地鐵后,這位母親微微一笑,牽著孩子的手,消失在人群中了!
這位母親給孩子是什么樣子的教育啊!投機取巧?這也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作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影響著孩子,此時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此時此刻我又想起了另外一個故事,一位父親開著車帶著一家人行駛在一段限速60的公路上,他對后排的孩子和妻子說咱們稍微快一點,就以70邁的速度開始行駛,誰知被執(zhí)勤的警察攔了下來,警察對這位父親說你已經(jīng)變速了,需要對你實施處罰,此刻父親什么都沒有說,默默地接受了處罰。要在以前這位父親一定會和警察進行理論,你憑什么說我超速,然而今天他沒有,只因后面坐著的是自己的孩子。
你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著孩子,深到你無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