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得到
都是因為舍棄
恰如
蒲公英的成長
是因為分離
舍得,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少有人能做到的行動,也是大家都懂卻不愿意做的一門智慧。
得,很簡單;舍,很困難。你在路上撿到一百元,不久你不小心又掉了一百。得到的喜悅遠不能將損失是心情彌補,畢竟你可以有兩百的。
這中情感被稱為“損失厭惡心理”,正是這種心理,在我們做決定時傾向于熟悉并沒有損失的一邊。
為了無損失,我們守著自己的方寸天地,不敢冒險踏出,因為出去就損失了先有的。我們無法理智面對舍得,所以**我們往往夸大了損失,貶低了得到。
柯達膠卷當年盛極一時,全球營業額一度達到128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美國以外的市場。面對市場變化,他們有過改動,把市場縮小,拿出一部分做數碼科技。可是行動過于怠懈,舍不得現有的市場,一直死磕,最后宣告破產。英特爾和蘋果就不一樣,敢于嘗試新的東西,不怕投入多。
當然,“舍”并不是指盲目的舍棄。在舍棄之前問自己“是否能承擔損失?是否有B計劃?”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理智地“舍”,快樂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