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掙來的錢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也有人說錢還是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也有人說,會花錢的人才會掙錢。這幾種說法,在不同時期段或在不同的情況下,似乎都適用。
提起花錢,在我不具備掙錢能力的時候,一般都是年歲錢或者讀書時節省下來的伙食費。一般比較節儉的花,但是每逢回家基本上都會給我媽買點零食,因為有胃病,餓不得。
當開始掙錢時,自己的收入在滿足基本生活條件的情況下,也是都寄給家里。為父母親及姐妹兄弟舍得花錢,自己卻一分錢巴不得搬成兩分錢來用。看著如此節儉的我,單位的同事都質疑我的工資都去哪兒了?
假以時日,我的慷慨卻給我上了很深的一堂課。家里一有事需花錢的,全都指望我。把父母親接到自己身邊住,兄弟姐妹們沒有掏過一分錢。如今已各自成家且小孩都成人了,而我的孩子還在上學。如果他們家里有需要用錢時,都是打電話讓我寄錢給他們。一次、兩次、多次之后,雖然我家里人沒說什么,但我總認為這有點不妥。不是說,這錢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但各自有家,且各家有各家的安排。他們的子女都已長大,可我上有老下有小,負擔不輕。他們有什么事情不找自己的子女商議,卻只一味地讓我寄錢,心里總有種說不清的莫名的恐懼,也有一絲悲涼。我的堂妹說怪我自己,把他們慣的。上次,當他們又以在醫院看病為由,讓我寄幾千萬元錢才能出院。我這次就只寄了一部分表達心意,并表明各家有各家的難處,也應為我設身處地的想想。
自己花錢再三考慮,給家里人花錢好象沒有猶豫過。特別是對自己的孩子,有求必應。如今年歲漸長,越來越意識到走進了一個誤區,把自己給疏忽了。
往事如煙,過往的記憶仍在腦海里翻滾,花錢的感覺也越來越好。健身,學習等需花的錢,毫不猶豫地丟出去,撿回來一個不一樣的我,甚是欣慰。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