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25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
作者:小田
此生無悔入夏目 ,來世愿做帳中妖!
今天筆者給大家講的是一篇關于“道士除妖”的小故事。故事情節有些神話,也有些離奇,希望各位看官能夠喜歡,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見諒!
古時候,在祈龍山下有一條大河。河面很寬,河水深達數十丈。附近的村民們常來這條河中取水、捕魚。
這條河在鄉民們的眼里也叫“母親河”。
不過,這條河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里面居然生出了一條魚妖。
那魚妖將這條大河據為己有,在此處是興風作浪。附近曾有很多漁民不知真相被魚妖連人帶船拖入水底,就連到河中取水的婦孺老幼也不放過,鄉民們對那魚妖是恨之入骨。
后來,鄉民們到衙門請求縣令出手相助。縣令派人圍剿魚妖,還是沒能將那魚妖降服,還折了幾名差役。
縣令對此束手無策,鄉民們無奈,不敢再靠近那條河,而鄉民們的生計和吃水就成了難題。
鄉民們曾出錢請來“高人”降妖,卻不想那“高人”拿了錢后悄悄跑啦!
從此之后,鄉民們再沒有人愿意提“降妖”的事情了。
而那條魚妖卻得寸進尺,常常化為人形,有時幻化成英俊瀟灑的公子,在附近輕佻過路女子。有時幻化成美貌姑娘,吸取過路年輕小伙子的陽氣。
鄉民們如驚弓之鳥一般,不敢再外出。
幾年之后,村子里來了一個老道士。那道士一頭白發,身穿灰白色道袍,手中拿著一把拂塵,渾身透露著一股仙風道骨之氣。
那道士自稱常年在外云游,懂得降妖伏魔之術。鄉民們聞言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終于有高人前來;
憂的是,老道士會不會也是個騙子?
不過,眾鄉民還是將河中魚妖的事告知了老道士。那道士聞言后輕捋胡須,隨后掐指一算,微笑言道:“那河中的魚妖修為已有幾百年,從別處來到此河之中。雖然懂得幻化之術,能呼風喚雨,但在老道眼中,不足為患。”
村民們聞言很是高興,遂請來村中年老、掌事之人盛情招待了道士。
“我云游四海,常做降妖伏魔之事。老道不圖金銀,只圖一方太平。今天夜里我便與那魚妖會一會,還你們太平日子!”
眾人聞言忙對老道士拱手言謝,有人端來金銀欲要給道士,道士搖了搖頭,婉拒了。
宴席散后,夜里四更時,道士孤身一人到了那條河邊。他在河邊擺了法陣,拿起拂塵又從懷中掏出靈符。他口中默念符咒,右手揚起拂塵作法。
須臾,河面升起狂風巨浪。霎時間,一條大魚騰著水柱飛出水面。
道士不理,繼續念咒。那大魚遲疑片刻朝著道士襲來。道士雙目緊閉,待到大魚臨近時,忽然拂塵一甩,四張靈符隨即飛出。正好打在大魚身上。
那大魚吃疼,趕忙退身回到河面之上。
“哪里來的老道士,我與你井水不犯河水,你為何來此多管閑事?”魚妖大聲喊道。
“天下眾生平等,你為何在此興風作浪?霸占此河,斷了鄉民生計,還在此欺辱眾生,大逆不道者,本道長必要除你這妖物!”
“曲曲一個臭道士,我還能怕了你不成?自討苦吃!”言罷,那魚妖又朝著道士快速襲來!
道長又從懷中拿出幾張靈符,口中念咒,揚起拂塵伺機還擊。
那魚妖方才吃了虧,不敢再莽撞攻擊。它見道士原地不動,心中不禁思忖:“打還是不打?”
魚妖犯難了。
而就在魚妖遲疑之時,那道長眼睛忽然睜開,雙腳一點,身子騰空而起,迎著魚妖飛去。
魚妖張開大嘴,欲要將道長吞下。道長空中一個轉身,看準時機將手中靈符擲出。那靈符不偏不倚,正好貼在魚妖后脊之處。
那魚妖吃了一驚,忙轉身迎擊。道士拂塵已然到了它面門之處。
“不好!”那魚妖驚呼一聲。
“呔!妖物拿命來!”老道士揚起拂塵又是一下。那魚妖從空中摔落下去。“啪”的一聲落在水面之上。
瞬時,身體慢慢縮小。老道士此時已回到河邊,他收了法陣,口中不禁感嘆道:“幾百年的修為,確實來之不易。但你禍害眾生,天理難容。來世做個好人吧!”
那道士收了拂塵,將魚放入懷中,遂朝著村中行去。
第二天,道士將降服魚妖的事和眾鄉民說了,又將魚拿出讓眾人看了,隨后他轉身離開了。
鄉民們躬身施禮,一直將老道士送出了很遠。
從此以后,漁民們又可以駕著小船捕魚,婦孺老幼也可以安心來河邊取水吃了。
這條“母親河”終于恢復了平靜!
筆者有話說:
故事中的那位騙錢的“高人”實在不敢恭維。鄉民們水深火熱之中,他還不忘撈錢,逮住他必須賞他50大板子!
相比之下,那云游老道士就正派多了。他為民除害,到頭來一文錢沒要,這行俠仗義的精神必須點個贊!
魚妖不知低調、收斂,實屬咎由自取。將它打入萬劫不復之地,才是它的最終歸宿!
畢竟人間正道才是滄桑!
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圖片來自于網絡,侵刪!
聲明:文中故事為作者虛構,目的是借故事向世人闡述道理。切莫效仿故事情節,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