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本來摟著孩子睡了一個多小時,沒想到這小子一直在耳朵邊噴著鼻涕聲(鼻子估計不舒服),而我心里老記掛著筆記沒寫,一時沒忍住,吼了孩子好幾聲。
由于夜已深,孩子好像被嚇了一跳,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只能一個勁兒地掉眼淚,鼻子更不舒服了,鼻涕一串一串的??粗@么難受,我開始反思剛剛的舉動,不應該遷怒于孩子。每天的筆記早點完成,該跟孩子睡覺的時候直接摟著睡覺,心里不要再記掛什么事情??v然還有事情沒有完成,也跟孩子沒有任何關系,是自己安排有問題,為什么要遷怒于無辜的孩子?他本來就不舒服,半夜睡不著更不舒服,這無端端地被吼一通,心里更難受了。
是啊,其實我心里也不舒服。筆記打開了半天,本來想寫另外一個話題的,思緒也停滯了,因為情緒依然停留在自責中。不得不放棄另外一個話題的討論,寫下這篇“對不起,請原諒”的文字。
我們做父母的,看過很多道理,也知道“慢慢生氣,快快忘記”。卻有時候卻被情緒控制,把這些道理忘得一干二凈。
想想,孩子現在是三到六歲的俄狄浦斯期,是性格敏感時期,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去關心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變化。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秘密”,有了小心思,說話似乎“話里藏著什么”,也好像會思考,會問很多問題。
在這個時候,唯一要做的就是告訴他/她,爸爸媽媽理解你,也知道你現在是情緒或者身體不舒服,不著急咱們慢慢來,睡不著一會再睡,難受了咱們緩一緩看看是不是好一些……
我們需要耐心,需要抱著他,需要給他愛的信念和信心,需要更加幫助他緩解情緒,而不是激怒情緒。
孩子,對不起!不該跟你發脾氣。
你的媽媽也不是完美媽媽,也有做錯的時候。但我要真誠地跟你道歉,是希望能夠在不完美中慢慢地一點點改變,往好的方面去蛻變,往更美好的關系去努力。
此刻,孩子已經從壞情緒中脫離開來。就是因為我跟他說,試著躺下,把被子蓋好,好好睡覺。不舒服了叫媽媽,媽媽永遠在你身邊。
他感覺到安全和溫暖,緩緩地睡著了,此刻已經鼾眠(鼻子還是有點堵著)。
上次有一件什么事情來著,我做得也不夠好。當我跟孩子誠懇地道歉時,他撲閃著大眼睛,“小大人”似的跟我說:
“我早就原諒你了!”
那時候,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
孩子的成長比我們想象中要快很多。只是,我們的成長,是不是也應該加點速度?
沉思,共勉。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