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女兒學校里第一次舉行十八歲成人儀式,高二年級的學生,女兒班上集體朗誦一首詩。今天是彩排,老師發來了現場視頻,原來還是市級示范儀式,難怪聽女兒說請了很多“領導”,衣服整了一次又一次。
今天下班路上,我掐指一算,高二的這批孩子,十八周歲應該是從今年九月到明年八月的跨度里,怎么著應該高三上學期搞比較合適吧。估計現在這是一種導向,必須這個時間搞,又不能讓高三學生搞,只能讓高二學生參加了,一群十八虛歲的孩子。這是一個形式大于內容的事情,不管怎樣搞,意義不會被減弱,我很慶幸孩子能參與其中,經歷儀式的洗禮,在成長過程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
去年,朋友的孩子讀高三,他們學校了里也舉行了成人儀式,家長還給孩子寫了信,并且曬出來,大約為了曬,也是做足了文章。當時我就想,我該對我女兒說些什么,到我女兒十八歲儀式。
女兒十八周歲是在明年夏天,高考后,大學前,所以一直沒有打腹稿。突然提前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問女兒,十八歲意味著什么,“成人啊”,成人意味著什么?“選舉權”,還有呢?“以后的路沒有人再為你指手畫腳,你必須自己走”。還不好?“我覺得挺好的,嗯,也有不好,但人必須學會自己面對”,“要承擔更多的權利,也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義務,付出更多,做了壞事要進監獄”。
今天的儀式怎么樣?”挺好的。南京大學的學長發來視頻,面對困境,是咬牙堅持還是絕望放棄,都不對,應該做好你應該自己做的事,要從容面對,我覺得挺有意義的”,“這個學長高二捐骨髓救母親,人們為他貼上標簽,但他認為只不過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這一天,同時,女兒還做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化學老師公布了初賽出線名額,并且在班上說了兩次,如果有人也想參加暑假培訓和競賽,可以去找她。女兒在最后一刻,終于去找了老師,居然也只有她一個人去找的,雖然離出線有差距,老師還是幫她進行了爭取。我是很晚才問老師,是否出線,老師輕描淡寫地說了這件事情(瞬間我想到一句話:不讓人知道的好意更高尚)。她說希望我丫頭能夠沉下心來好好學習,另外,暑假出去培訓十天,條件艱苦,收獲不僅僅在于比賽。女兒回來也和我說了這件事,說本來想和我商量的,怕來不及,所以就自己做主了。這件事情,沒有影響別人,也沒有擠占其他人的名額。我說你就該這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負責。
高中近兩年,一直渾渾噩噩,稀里糊涂,這次,算不算是一個驚喜了,一個暗示呢,終于開始要好了,知道積極進取了。雖然緩慢,但成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