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甲辰龍年除夕祈禱乙巳蛇年啟航新征程用感恩與珍惜來迎接它》
? ? ? ? ? ? ? 冬冬? 撰文與書畫印
? ? ? ? ? ? ? ? ? ? 2025-01-28
? ? ? ? ? ? ? ? ? ? ? (一)新年祈禱
當甲辰龍年臘月除夕子時的鐘聲敲響,我們將迎來乙巳蛇年正月大年初一的到來,未來可期……新年定有新氣象,乙巳蛇年新年定會勝于甲辰龍年舊年。
在這即將啟航新征程乙巳蛇年之際,祈禱除夕之夜,除去煩惱,迎接希望!祈禱將來勝過往,所有美好都能如期而至,所求皆所愿!祝家人朋友歲月無波瀾,歲歲常歡喜!敬我余生在此時此刻即使看清了生活仍然處于“無常”之狀態的真相后,依然能憑借恩典熱愛著生活!祈禱乙巳蛇年我們每一個人安康吉祥,順遂無虞,皆得所愿!延長壽命永遠都不停止……祈愿凡事過往之經歷,無論其怎樣?皆為序章。
? ? ? ? (二)保守己心勝過保守一切
世界上的時光轉瞬即逝,打人從一出生起,便如開弓之箭,一經射擊便沒有回頭路可走,就好似人生之旅乘上了永不返航之巨輪,唯有乘風破浪通往直前,否則每日之生活就好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更不能一輩子都輸在等字上,諸如“等不忙、等下一次、等有時間及等有條件”等等,殊不知人生最經不起的是就是等待……隨著年日之漸行漸遠,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這個世界,無論你位高權重或地位卑微,也無論你擁有財富多與寡,任何人都無法逃避……
遺憾的是世俗之人更多地是追求仕途與財富,而忽略了與之相比的“心”才是唯一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當下如何應對免于自身對未來不可預知的焦慮,則是要求我們要切實地認清生活中“無常”才是常態,煩惱的情緒自然能受己心之控制,但凡人所能出現某種情緒一定是有起有落的,要知道論及人生之旅中的關于“生死、煩惱及快樂”之三大主要因素都無一例外地是在“無常的范疇里面”,三者之出現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一旦你認識到“無常”就可以了然于心。
而“生死、煩惱、快樂”三者之中,唯有“生死之無常”單憑己之力是無法掌控的,一切都在舵手之計劃之中,人自己無法做主。至于“煩惱與快樂”只要你認識到“無常”就可以了,打過比方“煩惱”就好像天上的一朵云,它今天在明天就不在了,你會煩惱24小時嗎?不會,其時煩惱只是一種情緒,對于情緒一定是有起有落。
羅素曾經也說過:“擔憂、煩惱與煩躁都是沒有目的和方向,毫無用處的情感。”
所以說“除生死在無常里外,煩惱也在無常里,快樂也在無常里”兩者之產生都是暫時的。所以,當你煩惱的時候,就不會被煩惱所煩惱;當你快樂的時候,就不會得意忘形(常言所論“樂極生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雖說人生沒有完美,世界依然無常,愿我們能在這個無常的世界找到專屬于自己不可失之內心真實的快樂!
“生活之道”無它,即保守好他人不可視之屬非物質體內心常處寧靜即可。修心才是人生之旅的不二法門。“心”才是主宰人生一切走向之根源。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曾教導我們說:“除掉山中之虎易,除去心中之賊難。”
《黃帝內經》云:“最好的養生就是養心。”
(宋)蘇軾東坡告誡世人:“養好一個心態,頂得上世間一切良藥。”明朝王文祿《醫先》論:“一切病生于心,心神安寧病從何生?”
同樣講的就是保守“心”的問題……可見“心”1是一切欲望和抉擇之源頭。
人生本不設限,其真諦在于非物質體內心之寧靜而與世不爭。奧秘在于——保守己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人一生之果效,由心發出。忘記背后,努力面前,奔著愿景之標竿直跑,才是終抵于成之根本保障,尋著此道踐行之必能抵達愿景之彼岸!
? (三)認清人生的本質追尋心靈之寄托
古人云:“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早在兩千多年前之古拉丁人云:“健康之精神,住在健康之身體里,才算一個真正健康的人。”
道家玄道追求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如果悟境可至“太虛境界”,那就是豁釋了大自然之真諦,那時無論面對世事塵凡,還是花開花落,月盈月虧,日升星暗,皆可以淡定自若,波瀾不驚,因為這一切都是自然。
追尋內心修持之法主要通過五個途徑實現:
? 1.? 活在當下,逍遙自在;
? 2.? 聆聽需求,聽之于心;
? 3.? 接納現實,為而不爭;
? 4.? 化解干擾,常應常靜;
? 5.? 促進行動,勤而行之。
而這內心修持的“五種感通力”則是注重于他人不可視之屬非物質體之內心的學養,養心在于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
道家所云:“養生先養心,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處在當下就會飽滿精氣神,不處在當下就會耗散精氣神”。
人念頭的突然光臨是一種內觀的覺察狀態。
有覺即察,無覺無察。覺就是一種來自內心的感受,念頭的入進可以不去管它,智慧也是念頭,它不是雜念,而是一種高級別的覺察。
通過覺察來了解五種感通力,從心理出發感而不通,從心中去感受覺察,一切都會被心感透的。
心即原神,感通,感悟不通一切都會被原神所穿透,中國的許多文化都是從心而覺,就能感通天地。
只要心靜下來,便能感通天地。從心而覺,感通天地,感無不通,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都是由心而生。
喚醒內心的智慧只有靠自己,最重要的是內心智慧。
諾獎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其諾貝爾獎獎文學作品《百年孤獨》一書中,明確地指出:“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不要對別人心存太多期待。我們總是想要找到能為自己分擔痛苦和悲傷的人。可大多數時候,我們那些驚天動地的傷痛,在別人眼里不過是隨手扶佛過的塵埃。比起有人左右情緒的日子,我更喜歡無人問津的時光,或許成年人的孤獨就是悲喜自渡,而這也正是我們難得的自由。”
的確,悲喜是內心的潮汐,自渡是靈魂的覺醒之旅。用孤獨品味悲悲喜,用自我的力量縫補靈魂的裂痕!唯有自渡能讓靈魂破繭重生!!!無聲,是一種高深的智慧,生活在于簡單,而不在于復雜。做一個簡單的人,把復雜的事情變簡單,這就是智慧。待人真誠,做事認真,對事坦然,有空時候多獨處,多讀書,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你的人生不僅充實,而且感到活著的樂趣。
諾獎獲獎巨著《百年孤獨》其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又給讀者指出:“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樂,可以是書籍,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山川,唯獨不可以是人。”
的確如此,馬爾克斯所論及的“人的精神寄托唯獨不可以是人”真是智者箴言啊!作為一個完全的人來說是由屬物質體他人可視之身軀與屬非物質體之心靈二部分所組成,但凡人之身軀人人都可因目睹而了然,唯獨心靈之念頭旁人是無法知曉的,只有通過其行為舉止言談等才可表露出一二來,想必這也是為什么《百年孤獨》作者為何強調“唯獨不可以是人”之故吧?
? ? ? (四)認清生活之真相必未來可期
宇宙四季周而復始之更替,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去運行……并彰顯其一個恒定不變之自然律——日光之下,并無新事。
別讓你的過去,決是你的未來。人生只能不斷前進,不能頻繁回頭,只有變才是永恒的不變,更要知道唯一永恒不變的就是“無常”,面對無常的世界,我們只有隨緣、隨心及隨意,持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守住得來不易的幸福之旅。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
祈愿從甲辰龍年除夕臨到未來乙巳蛇年大年初一開始的每一天,我們將沉浸在無限美好的恩澤里,即使我們遇到了任何挫折,我們知道它也是愛的一種表達,旨在讓我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變得更加自信與堅強……
祈愿從甲辰龍年除夕臨到未來乙巳蛇年大年初一開始的每一天,讓我們學會慢慢的懂得接納全部的自己和別人,并且學會了釋放自己內心的不安與恐懼,相信未來可期,我們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平安和幸福!
祈愿從甲辰龍年除夕臨到未來乙巳蛇年大年初一開始的每一天且行珍惜:
(1)珍惜身邊已確實所擁有的東西而善用之,這部分是你所能掌控的;
(2)棄絕妄求那看不見而又不屬于自己所掌控的身外之物;
(3)愿上天賜智慧與我們,使我們能分辨何為善?何為惡?兩者之界限,賜予我們平靜的心,接受不可改變的事,給我們勇氣,改變我們可以改變之事,并賜予我們分辨此兩者的智慧。
美國總統里根也曾說: “如果你正直,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不善良, 什么也都不重要了!”
惟其如此,別無他法,試想若將已成靜止之過去與不可預知之未來,都在當下擔著,今日必過得舉步維堅!雖說喜怒哀樂是人生常態,然又有誰能說己之苦和樂與旁人有干呢?故安守旁人不可視之非物質體之己心,才是生活之中的萬用把手與不二法門,好好珍惜人生境遇之中,所遭遇之人與物,且行且珍惜……
好好把控好人生之旅程中,兩條人生主線,即人一生之中真正不可自主之線,只占10%,如生老病死等等;而占90%之另一條線,有諸多事之發生則要看你以怎樣之心態去掌控之。
總之,心之態度決定了我們人生的高度,改變錯誤的心態,走正確的人生路。而這條路也注定布滿荊棘…我們能做的唯有堅持,直到再也撐不住那一刻——相信自己定會成功!人生并非一試訂終身,而是個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對此丘吉爾道是有精辟的見解:“成功是從一個失敗前進到另一個失敗,期間卻熱情不減的能力。”給人以啟迪!
靜逸軒主人筆于甲辰龍年臘月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