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聽南懷瑾大師講佛學》時,碰到一句話,便堅定了我寫下這第一篇文章的決心,開始了我進行每周寫作的新的旅途。
“佛學中總會提到一句話,叫做萬事隨緣。究竟什么是隨緣呢?就是凡事做一件事情,你能做到的都做到了,內心就不要再去求什么了,結果如何,一切由天去決定。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注重過程,不問結果,盡人事,聽天命。”
我從上小學的時候,語文成績就比數學成績好一大截,慢慢地,對英語更是喜愛。數學吧,算不上討厭,但就是感覺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如有的小伙伴腦子靈光,可能真的是缺少一份“天分”吧。
不管在小學還是中學的課堂上,經常得到語文老師的夸獎,甚至成了老師眼中語文和作文成績都非常好的孩子,這種肯定自然讓我更加熱愛語言、熱愛文字。
直到現在,我腦子里還能背得出小學語文課堂上被老師當眾念過的那幾篇作文中的某些句子。哈哈,這也是我童年時代一份珍貴的記憶了。
就這樣,自己的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當然是在自己的理科成績發揮穩定的前提下。但慢慢地,初中高中逐漸加上了理化生,而我對他們更是不感興趣,感覺自己碰上的老師都是自己不喜歡的。
就這樣,本該做一個文文藝藝的文科女的,卻在當初文理分科時隨大流,選了大人口中“以后找工作時就業面廣”的理科。可想而知,這讓我的學習歷程更加痛苦,果然,最后的高考成績被理綜這個要命的大科脫了長長的后退。
選專業的時候,看著自己那么少的分數,全家人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本是想學英語的,而最后卻不得已選了大人口中“容易就業”的專業——財務管理。
讀大學的時候,逐漸擺脫家長束縛的我,終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我開始獨立思考,也會經常陷入迷茫,我真的要一輩子當個會計嗎?如果不,我將來要干什么?我就要在這樣一個小城市結束我的學生時代嗎?
不,我不想。
這次終于到了我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了。
于是,我選擇了考研,選擇了去往一個大城市,選擇換一個專業,選擇一個更大的天地。
我便又開始跟數學死磕,我努力抓住這根救命稻草。最后,經過將近一年的持久戰和持續兩天的惡戰,我終于如愿上了自己想去的學校,來到了北京,一個大家口中的“大城市”。
對于現在,我談不上特別喜歡自己的專業,不過這對于我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我總也有些時間做我喜歡的事情,擱置了很久的喜歡的事情,讀書、寫作、練瑜伽、聽蔣勛講《紅樓夢》、旅游……
也許這個學校和這所城市并沒有我想象中的喜歡,但我依然會“盡人事”,去發現其中的精彩,去探尋其中的樂趣。
是啊,20多年不都這樣過來了嗎?
這是隨緣嗎?我不禁問我自己。
我覺得是!
我看到了初高中時的自己。雖然長的瘦瘦小小,但骨子里始終有一股勁兒,這也可能是為什么她叫“勝男”的原因吧。只是不知道是名字成就了她還是她詮釋了名字。
那時,她還是一個還比較聽話的孩子,在學習上她真的拼盡了全力。即使高考分數并不理想,但她真的不后悔。是啊,后悔什么呢?后悔當初沒選文科嗎?
她的分數雖然低的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那就是她的水平。她并不想再來一年,可能覺得很苦,可能覺得代價太大,可能是覺得再復習一年成績也不會提高多少,可能是想逃離,可能是渴望獨立……
我也看到了大學時的自己。是的,她并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這點毋庸置疑。但她始終在努力著,不管在社團活動還是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她就是這樣一個執著的女孩兒,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并下定了決心去做的事情,她會拼盡全力。
她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后悔嗎?不,她一點兒也不后悔。
還記得她堅持每天早上堅持6點前起床,去學校廣場讀英語的場景嗎?
還記得她每天傍晚練完梅花樁,從操場走向教室的暢快嗎?
還記得考研期間,她對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鼓舞嗎?那次在教室學習到凌晨12:00;那次為了搶占自習室座位鬧出來的鬧劇;臨近考研的那天晚上,獨自走出教室禁不住對著月光哭泣。
還記得她畢業時跟好朋友們瀟瀟灑灑照的漂亮的畢業照嗎?
無數個令人懷念的場景……沒有這些,又何來今天的她?
不后悔,一點也不后悔。
小時候還沒長大,父母為你多做一些決定也是應該的,誰讓你小的時候不多讀些書早點有自己的想法?長大后全憑自己做決定了,更應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但是,不要以為自己的眼界高過父母哪里去,你也不過是基于自己現在的價值觀來的,可能不太成熟,也可能想法會馬上改變。
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人生道路這么長,你每做的一個決定也不過只是一段旅程而已,況且,這里還會有別樣的風景呢!
你可以定下一個目標,畢竟你的旅途要有一個大方向。中間的每一段旅程,希望你都能用心體驗,去尋找那些美麗的風景。相信我,一定會有的。大自然是無私的,是有大愛的,它對待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坑坑洼洼的地形、狂風暴雨的天氣,但一切都會過去的,請相信這句最耳熟能詳的話——雨過就是天晴。
甚至,你連旅途的大方向都會改變,這又有什么關系?難道小鎮的安逸就比不上大都市的繁華?難道山泉的水就敵不過磅礴的雪山?難道浩瀚的沙漠還輸給了遼闊的草原?
盡情上路吧,大步往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