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的生涯咨詢師執業班的課程結束了,按照程序,新精英會發放課程調查問卷。
今天,自己用了3個多小時才完成各項內容的填寫。在填寫時,自己又有了新的發現,與人打交道的模式中的限制性信念--“不求人”,其背后的自己無厘頭的“自信”。 這種自信,讓自己沒有過多地感受到來自職場的壓力。老同事說我,老板的臉色都變了,我們都示意你不要說了,可是你偏偏要表達出來,正確了又如何。這種自信,讓自己在危機時刻越發的冷靜,地震中,同學們都在跑,我也跑到樓梯口,沒有晃動時,我突然想到還有3個宿舍的女生可能不知道,自己又折回去,敲門。在施工現場面對死者家屬也是無他,面對,老板聽說后,打電話問我,發生危險了嗎?也是這種自信,讓第一次與我接觸的人,沒有深入的欲望;也讓周邊的人產生壓力,正如,一個同學說的,楊瑜茹,坐在你身邊都能感受到壓力;還有就是家人,明明是提出我自己的想法,大家討論,可是我一說話,就沒有第二個聲音了。
對于“自信”的反思一。有一次參加培訓,老師說每個人都有恐懼害怕的事情,問我的恐懼是什么,當時,我認真地想了,告訴老師說沒有,我還記得當時老師有點氣惱,有點憤怒,而我自己確有點莫名其妙。今天,參加咨詢師執業班學習后,我知道自己的恐懼是,沒有目標,迷茫的狀態自己最害怕。每個人遇到不確定事情,擔心害怕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擔心結果,擔心行動之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害怕;有的人擔心在行動的路上遇到問題、困難,自己解決不了而擔心;而我是擔心行動的意義和目標。人總要面對不確定性,找出自己的模式,接納他,就會產生力量。
對于“自信”的反思二。有一年,企業進行360度年終測評時,好友告訴我,你測評不及格。我問多少分,他說30多分。當時,我頭腦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愚蠢”。策劃給我打分的人,謀劃不到位,給我留了翻身的機會。看到7個下屬3個給我零分,聽到老板在辦公會上指出這是不良的風氣時,沒有解恨的想法,而是證明我“愚蠢”評價正確性的興奮。當然,我受到了懲罰,獎金泡了。但這件事情之后,我開始思索,是個人因素,還是企業文化問題,這個企業文化與我是否匹配。現在想來,發生這樣的事情,終究是自己與人交往的模式出現了問題。這件事叩響了自我探索的大門。
這次新精英生涯咨詢師執業班五天的學習,對自己的探索、認知更深了,好像是進入了一個隧道,突然的光亮,或者忽閃即逝的電光,讓自己對習以為常的“存在”模式,找到了深層次的原因,以及產生深層的理解。
自信使自己愿意挑戰,也接受挑戰,能夠在不同的行業里跳來吵去;自信使自己看不到困難、艱辛和挫折,一直在創新;同時,自信也影響了自己與他人建立快速的鏈接,以及主動地與他人建立深度的鏈接。
背書
與人打交道模式中的限制性信念--“不求人”是怎樣挖出來的?
執業班5天的課上有一個“咨詢練習”,參課人員選擇當咨詢師、來詢者、觀察員。趙昂老師問:誰有困惑,希望咨詢師幫助解決,當來詢者的請舉手。
環視教室,舉手當來詢者的人數不夠,為了不讓老師糾結,也是為了不耽誤時間,我才舉手。
上課之前我是有困惑的,但通過上課,我覺得自己的問題解決了,不需要咨詢,這是我此時的心態。我認真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來詢者,在品評著咨詢師、觀察著觀察員,但隨著咨詢師的提問,我突然意識到,我有些問題是沒有解決的,還有一些新的視角。比如,行動的障礙,制約我勾搭人的限制性信念--不求人,我認為與人交往就是求人,一切事情應該自己搞定。在咨詢的現場,我說出:當我把求人賦予一個新的意義時,問題就解決了。自己也豁然開朗,有了力量。
這次咨詢,讓我感受到了相信咨詢本身的力量。
我的咨詢師是:薛向陽。我的觀察員是李莉。感謝二位老師!
課間插曲
看到同學們在照相,我馬上加入,剛剛蹲下,就聽攝影師喊,瑜茹姐,你擋住3個人了!
暈,我直接躺下,嚴重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