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老爸打來電話,跟我說起一件事,說老媽手機微信的好友添加的方式沒有同意用手機號查找,他問老媽為什么,老媽說是我給她設置的。
???????老爸表達他打電話給我的用意是要問問我為什么要這樣做。我知道其實老爸心里清楚我不可能這樣做,但是老媽堅持說是我做的,他也就順勢問我了。我告訴他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肯定不是我設置的。
???????同時我迅速地分析此事并跟老爸老媽分享了我的看法:“既然老爸跟老媽說到是我設置的,那我推測此事并非意外,如果是我在不小心這樣設置,并非老媽本意,正常情況調整一下添加方式,讓其他人用手機號碼直接可以添加就行了,就不會有這通電話了。”顯然這樣設置正和老媽心意,但是為什么她說是我做的呢?以我對父母的了解,顯然是她無法面對老爸的各種質疑、挑戰,還是推到我這里比較省事,這是他倆一貫的相處模式。
???????問老爸老媽解釋完了我的推測,老爸慫恿我:“既然不是你做的,你勸勸你媽改過來唄。”這擺明就是不尊重老媽的界限,強壓政策,覺得自己對的,就要求別人跟自己一樣。我笑著跟老爸說:老媽如果確定是這樣的狀態,那就是孩子的行為,她選擇六歲的狀態,我不會去干涉她讓她到六十歲,我不是她的家長,我是她的女兒。老爸依然堅持:“這是你媽媽,既然你知道她還沒長大,就幫助她唄。”今天的我能夠清醒地辨認這是老爸的需要,總需要幫助他人來滿足自己,證通過明他人是錯的,來證明自己足夠好,去填補內心那個認為自己不夠好的潛意識。我笑著拒絕了老爸:“我選擇尊重老媽,她是成年人,她有權利選擇長大或者不長大,我尊重她。”老爸有些小意外地笑著回復我:那好吧,我也選擇尊重她。我很開心地說了句:這就是愛啊!
???????回觀我的成長之路,一路走來看到自己的很多模式,跟老爸、老媽今天互動過程中他們二人的模式我都有:凡事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仰仗自己還算靈活的頭腦和不錯的口才,總能將對方推到無法辯駁的境地,證明“我是對的”。一旦有人與我意見相左,我就會默認為是對我的否定和挑戰,我的防御模式瞬間打開,同樣可以“高明”地推卸責任,而且推得非常地合情合理,讓對方挑不出毛病,這過程中不乏受害者模式,我是受害者,誰再挑戰我簡直就是“天理難容”。有時也會充當“上帝”的角色,直接對與自己預期不符的事情拒絕接受,也就是心理年齡在學齡前的水平的狀態,典型的巨嬰。
????? 感謝自己的成長,讓自己能在今天這個熟悉的場景里出現一個不一樣的我,能夠迅速識破并且跳出模式,真正用一個成年人的狀態去尊重父母,家庭里每個人的位置擺對了,行為才會相應調整。母親就是我的母親,我已經不再給她做家長了,做好我的本分,尊重彼此的命運,一切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