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和一個臺灣朋友聊微信,他說:你知道嗎?六小齡童上春晚的節目被斃了,好可惜哦。臺灣的語調臺灣的口氣,說出來居然讓我很是詫異,沒想到這個事件在臺灣朋友的眼睛里也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我急忙刷開微博,朋友圈,原來這事件已經引發了各種輿論批判,霎時間,輿論鋪天蓋地,如狂潮涌來,搞得我的心中也突然有一萬只羊駝跑過。
86版西游記,幾代人的記憶,永不磨滅的經典,當伴隨著激昂的重金屬音樂,小猴子從石頭里蹦出的那一瞬間,不知有多少人樂開了花,那故事情節的設定,那演員精湛的演技,孫悟空那種機靈調皮的個性、豬八戒隨時準備分行李的心里,怎么能不讓人目不轉睛?六小齡童刻畫的猴王,怎么能不深入人心?
猴年請猴王,天經地義,春晚是老百姓的春晚,六小齡童上去跟著音樂耍耍棍子,全國人民就樂翻天了!沒有六小齡童的節目,還叫什么猴年春晚!大眾們普遍對六小齡童節目被斃感到義憤填膺,這時候,我相信春晚節目組和導演頭上腳下有無數只羊駝在奔跑,他們不知所措,他們只能用舞臺效果和時代眼光來安慰自己,又無法面對輿論的質疑。最終春晚還是必將在沒有六小齡童的節目中度過,然后又是一邊倒的批判狂潮。
我們為什么這么激動?僅僅是因為一個節目嗎?不是,因為我們疲憊了,我們懷舊了,我們因為現實生活而疲憊,因疲憊而懷舊。物質極大豐富的現實世界,卻感覺不到一點人文關懷,人們寂寞空虛冷,為了各種想要的想脫離的,而去奔波爭斗,爾虞我詐。各種綜藝節目除了必須顏值主導,還必須低俗陪伴,小鮮肉隨處可見,真人秀到處連播。因此,人們疲憊了、身心疲憊、審美疲憊,人們開始懷念從前,懷念自己的初戀,懷念自己的童年,懷念那些經典,只希望能夠在這個喧囂的社會重新來過一次,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節目,小小的符號,能讓人重拾記憶和美好。于是,六小齡童的春晚成了大家注目的懷舊焦點和期待重心,大家希望他出現,希望他能夠在全國矚目的春晚上一躍而出,要什么舞臺效果,要什么時代特征,都不要,只要帶著那西游記開篇doudou~的音樂,大圣舉著棍子一頓狂耍,就夠了,人們就滿足了,真心的滿足,哪怕這種滿足就那么幾分鐘。
所以,六小齡童節目被斃引發的輿論狂潮,是人們太矯情了嗎?是人們習慣于吐槽了嗎?不是,都不是,是人們疲憊了,懷舊了,需要來點老湯來補一補了。央視節目組,如果你們認同,想把那成千上萬只羊駝趕走,現在還來得及。